□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白菲斐 魏燕辉
“一棵小树边界栽,因为矛盾心不快。综治室里人生讲,前人栽树有阴凉。”3月25日,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殷畈村的调解室内,因邻里边界上的一棵小树而闹矛盾的阮某和张某,在治保主任易守银的一首打油诗中握手言和。
“写诗可以言志,更可以记录调处的案件,给后人以警示。”易守银说,他2016年开始用打油诗总结调解矛盾的经验,8年创作出了300多首打油诗。2023年,他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热心快肠为村民解纠纷
1974年出生的易守银是土生土长的殷畈村人。1993年,乡村开始流行用卫星锅收看电视,易守银就在殷畈村开了间维修铺,维修“卫星锅”和小家电,附带卖点日用百货。
在上门维修中,易守银经常遇到村民家庭因各种问题发生争吵,热心快肠的他总爱帮助调解劝和。到了2013年,每天走家入户的易守银已成了村里有名的“热心人”。当年6月,小有名气的易守银被邀请到村委会帮忙,担任包组组长。
当年他就处理了一件棘手的事情。2013年8月,镇上一家水泥厂开建,从最近处引水入厂,需要接入6000多米长的管道,开挖土地涉及4个村100多户。开工第一天,村民刘某就因一棵果树的问题和施工队发生了争执。
“按国家标准赔偿!”易守银先是讲解政策,而后耐心倾听了刘某家里的难处。“你到队里来干活,每天领工钱!”经易守银刚柔并济的劝说,刘某从闹事者变成了建设者。随后,易守银针对各户需求,巧用各种办法,协调好了100多户村民,通水项目也在2个月内顺利完成。
“他干调解有一套!”易守银的能力获村民一致认可。2014年10月,易守银被村民推选为治保主任。
易守银说,当时他开店一年有近8万元的收入,而治保主任岗位月薪才1500元,他内心曾有过挣扎。
“店子我来照看,你就去村里做事吧!”最后是妻子黄艳帮他下定了决心。
每首诗都藏着一个调解故事
殷畈村有1450户7000多人,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大大小小的矛盾少不了。担任治保主任后,易守银每天都要在村里转上一圈,和乡亲们聊家长里短,了解民情。
2016年9月10日中午,20多岁的村民小涂慌慌张张地跑到村委会,拉着易守银,要他赶紧去家里帮忙调解一下。
原来,前一天下午4点多,小涂的妻子丽丽(化名)在家和他人微信聊天,小涂的母亲怀疑丽丽和其他男子有联系,于是发生了争执。丽丽被小涂的父母打了,还被关在房间里。在外打工的小涂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家。
易守银询问得知,小涂和丽丽是在城里打工时相识的,有小孩后,丽丽便在家照看孩子,小涂一个人在城里打工养家。因丽丽平时爱打扮,这让生活在农村的婆婆看不惯,婆媳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把人关在屋里,限制人身自由是违法的!”易守银先是用法律政策震慑住了小涂的母亲。
“两个孩子感情深厚,彼此信任,还给你们添了个孙子,这么幸福的日子,要珍惜啊!”易守银随后将情绪急动的老人拉到一边劝道,“城里人爱漂亮,爱打扮,有什么不好?咱农村也提倡树立文明新风,注意个人形象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就这样,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一家人消除了误会和隔阂。
回家路上,易守银突发灵感,创作出一首打油诗:夫妻本来前世缘,今生才能来相见,一言不合就打骂,人生过得一定差,现场询问查详情,才知两个有情人,有情有理又有心,握手言和过一生。
“一个矛盾纠纷被圆满解决,总需要有点仪式感。”自此,易守银决定每调解完一个纠纷,就用一首打油诗记录下来。
“天降一块砖,胳膊被打断,同为邻里情,握手才是真!”这是易守银解决完一场意外事件后的感悟。
“东长西短说闲话,两个女人把架打,本来两家墙挨墙,多些原谅才适当。”这是易守银为调解邻里纠纷所作。
为了创作,易守银自费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名言佳句》《口才三绝》等书籍,一有空就翻阅,摘抄金句,书写随笔感悟,他的打油诗也从简单的4句延伸到了32句。“一首诗的背后,藏着一个调解故事。”面对满满一桌子的调解记录本,易守银笑着说,“这都是我的宝贝!”
数千条信息劝回滞留人员
2023年5月24日,滞留缅北的小郭被劝回。两年多来,易守银给小郭发送了数千条信息。
30多岁的小郭是从十堰迁到殷畈村的空挂户,2019年,丢下4岁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偷渡到缅北淘金,结果其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被他骗去不少钱。
2020年,易守银接到劝返任务后,通过各种渠道加上了小郭的微信。易守银认为,只有亲情才能感化小郭,让其回头。于是他经常去小郭家探望,将小郭父亲泡在泥塘里挖藕、母亲在工地打工、孩子发烧等生活点滴,都录成视频发给小郭,希望能够感化他。
一开始,小郭并没有受到触动,还假意欺骗说,给他打一点路费,自己马上就会回来。易守银很是高兴,赶紧骑上摩托车前往小郭家报喜,并给他打去了几百块钱。几个月过去了,却是空欢喜一场。
易守银很气愤,也很沮丧,一度想放弃和小郭的联络。2021年6月,小郭年近80岁的爷爷病重,临走前拉着易守银的手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惦念就是孙子能回来,希望你能帮帮我们!”面对老人的请求,易守银点了点头,决定把劝返这件事干下去。他在笔记本上写道:“一步登天我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我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个劲地做好一件事,我可以做。”
就这样,易守银坚持给小郭打电话、发微信,两年从不间断,他还把自己关注到的国际形势讲给小郭听,每天发送一段励志话语。直到2023年5月24日,易守银发出数千条信息后,终于将小郭唤回家乡。
2023年,经过8个多月的劝说,易守银又成功把村里另外一名滞留缅北人员劝了回来。他感慨之余写下打油诗:自认缅甸像天堂,到了才知是妄想;政府呼唤把家归,重启人生挺胸膛。
打油诗朗朗上口一听就懂
“这首诗写得简单明了,我一读就明白!”采访中,钟大爷和媳妇因家庭琐事来到村委会要求评评理,易守银拿出了办公桌上的十多本调解登记簿,让两人翻看。两人念着打油诗,别扭的心情逐渐舒缓。
如今易守银已创作了300多首打油诗,针对各类纠纷,他常常拿出写的打油诗念给双方听,并讲述处理过的案例故事。“打油诗朗朗上口,村民们一听就懂,大家能很快记住纠纷教训,并引以为戒。”易守银说。
“调解室里把苦诉,只因人生不知足。”“人活一生要敞亮,做人做事责任担。”易守银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打油诗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透露着最朴素的道理,很多村民读了他的诗,心境宽阔了,矛盾纠纷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如今,除了调解本村的矛盾纠纷,易守银还常跨村帮忙,甚至被镇综治办请去破解难题。他用打油诗教化警示乡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农村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的目标。“十年前,一年要调解纠纷两三百起,现在一年才三四十起。”易守银笑称,言语中透出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