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3日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揭晓

湖北屈家岭遗址再获考古界殊荣

屈家岭遗址发掘区俯视图 新华社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戎钰 通讯员鄂文旅)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月22日在京揭晓,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成功入选。

除屈家岭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还有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和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按年代早晚顺序)。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实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大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起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之后,2015年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门市博物馆、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等单位在此持续开展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陶洋在终评会上介绍,2023年,考古队会同航测、水利学、环境考古领域的专家,对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

经系统勘探和多地点解剖,发现多组依势而建、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根据出土遗物、测年数据显示,晚期坝距今约4900年—4800年,早期坝距今约5100年—4900年。发现的“磉墩”,是已发现“磉墩”的最早形态,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植物考古表明,屈家岭遗址各史前文化时期是以水稻种植为主,兼以粟作为辅的农业经济模式。制陶技术方面,发现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一千年。

在终评会答辩环节,多位专家都极为关注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并从不同学术角度提问,深入了解该项目的相关细节。专家认为,要素完备的水利系统,集抗旱与调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标志着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从被动地防水御水转变为主动地控水用水,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屈家岭遗址的治水范式,再现了江汉平原早期治水文明的壮美图景,不仅为史前单体聚落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细节支撑,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地关系、社会组织等问题的重要考古依据。屈家岭遗址社会及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多角度、多层面揭示出史前文化的发展高度和社会复杂化程度,是研究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的珍贵物证,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典型个案。

据悉,荆门屈家岭遗址入选全国“十大”,是继2021年云梦郑家湖墓地、2022年郧阳学堂梁子遗址之后,湖北省连续三年获得这项中国考古界大奖。

--> 2024-03-23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揭晓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68022.html 1 湖北屈家岭遗址再获考古界殊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