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蔓菁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早到的春,乍暖还寒,冬天的影子还没有完全褪去。惊蛰过后,山林才有一点点绿色的生机。慢慢地,山坡上的苜蓿芽,成了向阳的山坡上独有的一道风景。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童年的大多数记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但一到春天,总能想起那一抹醒目的鲜绿。
每到周末,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便早早地约好一起去山坡上摘苜蓿芽。欢快的脚步和喜悦的心情,早已把大人们的一声声叮嘱抛在脑后。我们也不知道哪里有,但游走在山林间,那一丛丛绿色总会在不经意间映入我们的眼帘。“快看,就是这里了!”随着同行小伙伴的呼喊,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挎着的篮子放下,准备在这个坡头上大显身手。刚刚破土而出的苜蓿芽很鲜嫩,形似幸运草,椭圆形的绿叶一个个着急地舒展开来,像是婴儿伸着胖乎乎的小手等待着妈妈来抱。我们舞动着手指,利索地把苜蓿芽摘下来放在篮子里,喜悦的心情仿佛要拿着“战利品”去邀功一般。不一会儿,篮子就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回到家来不及喝口水,就把采摘的苜蓿全部倒出来晾着。这时,奶奶总是乐呵呵地对我说:“看把你馋得,今天中午给你擀个苜蓿面吃!”所谓苜蓿面,也跟平日里吃到的面差不多,只不过是在汤里撒点苜蓿芽。面条煮熟要出锅的时候,鲜绿的苜蓿芽和面条在锅里一起翻滚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随之扑鼻而来。端上这样的一碗面条,放点家常调料拌均匀,入口的感觉真是美味极了!剩下来的苜蓿芽,奶奶会蒸成菜团子、菜饼之类的。蘸上她早先拌好的调料汁,一口咬下去,真是从舌尖香到心田。
早春的苜蓿芽鲜嫩可口,所以我们争相去采摘,想尝尝春天的味道。等到过一段时间,苜蓿芽长高了,开出了紫色的花朵,引来了蝴蝶和蜜蜂的青睐。但这时候它的口感却大不如以前,吃起来生涩枯硬,小伙伴再也没人提议去摘苜蓿芽了。奶奶说,只有老黄牛才好这一口苜蓿芽。
长大后,再也没有机会挎着篮子去那一片山坡上摘苜蓿了,也没有机会吃一碗奶奶亲手做的苜蓿面条。小区门口,也不乏附近的菜农骑着三轮车来卖菜,狭窄的车厢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菜,其中就有苜蓿芽。
唾手可得的野菜,吃起来总感觉少了一种气息,也不再觉得是美味。我想,也许是少了一股山野间的草木气息,少了一种面条刚刚出锅时的清香气息,抑或是少了童年岁月里那一抹春和景明的温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