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闪
金融为民,金融消费如何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激发消费活力,如何打通制约消费的“堵点”“卡点”?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消费者关注的问题逐渐找到了清晰的路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政策引领下,金融机构围绕便民利民改进产品优化服务,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已逐渐见成效。
金融产品纷繁复杂,风险无处不在,而很多消费者金融知识不足,金融素养有待提高,风险识别防范意识较差,导致自身权益频频受到侵害,加剧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常常会给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显得尤其重要。
监管层面在行动。我国先后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等,建章立制,持续不断地明确金融机构承担主体责任,完善对消费者的保障体系,促进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质量、优化金融产品、增强管理,同时维护金融与社会的稳定。
金融机构在行动。3月以来,各金融机构以“金融消保在身边 保障权益防风险”为主题,全面开展2024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优化消费环境,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和获得感。
消费者也在行动。在广泛的宣讲下,消费者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金融素养,避免出现纠纷和损失。面对高收益诱惑和投资机会,保持冷静的头脑;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诈骗手段,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学会分辨识别真伪。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具体而细微,任重而道远。为切实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极目新闻联合湖北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共同发布典型案例,希望进一步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消保不仅在身边,更应在大家的心间。只有银行保险机构合规经营、履职尽责,金融消费者理性消费、诚实守信,同时监管部门注重构建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