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王俐燃 涂梦蝶
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极目新闻发起、长江全流域13个省区市主流媒体联动,在3月6日推出大型主题策划《长江文脉看今朝》,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截至3月7日下午,全国共有280多家媒体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对该主题报道进行转发,总传播量超过5000万。
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
“这组报道大气磅礴,形式新颖,在两会报道中独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副市长孟晖评价说。
谈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他说,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主要动力源于长江机器航运和国家铁路干线的兴起。长江孕育了工业化,工业化带动了长江流域的人口聚集和城乡现代化,因此长江流域拥有数量众多的工业遗产和产业城市。以武汉市为例,具有明确保护身份的工业遗产就有76处,其中21处为国家级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同程度地具备国家代表性和流域共性,与近现代以来的商贸、革命、文教、改革等多宗文脉互为因果,是长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将长江流域的工业遗产串联起来,通过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工业文化示范区展现其时代价值。
“特别感动,对所有参与的媒体表达敬意和感谢!”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说,“我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对这条河非常有感情。”
她说,以前大家也很珍惜和爱护这条母亲河,在长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后,大家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一起保护她、建设她,很有意义。尤其是媒体发起关于长江文化的大型主题报道,更是对长江文化的一次大力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长江的热爱。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说,此次极目新闻发起全流域媒体联动推出《长江文脉看今朝》策划报道,体现了长江沿岸积极奋发的主题,是一次很好的关于长江文化的宣传。
“长江湖南段除了自然山水风光秀丽以外,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到近代中国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的革命文化,长江湖南段爱国忧民的精神和内涵都非常深厚。”袁爱平建议,未来要找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的定位,守护好一江碧水,为长江湖南段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袁爱平建议,精准布局线路、项目、产业等要素,精细设计、合理规划,深挖旅游资源,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多家媒体联动富有创意
“报道将长江文化以多种形式呈现,让我从中体会到了社会各界对长江的热爱和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蔡浙飞在30多年的戏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经典角色。
她认为,长江流域的文化传承就如舞台一般,社会各界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只要初心不变,就能百花齐放,将长江的璀璨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蔡浙飞表示,长江流域的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底蕴和魅力,想要吟诵好新时代“长江之歌”,就要多多宣传和呈现长江文化。
“这个报道在创意和设计上能够提起大家的兴趣,还有多家媒体联动,从而让长江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将长江文化的魅力体现得恰到好处。”蔡浙飞表示。
“宣传形式丰富,从中我看到了大家对于传承长江文化所倾注的心力。”提到对这组大型主题报道的第一印象,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表示:“保护是首要前提,传承是重要途径,弘扬是根本目的。传承长江文化,应当加强整理发掘,做好研究阐释,全面构建长江文化传承体系,系统展示长江文化历史,不断丰富大众对长江文化的深度体验。”
“报道有文字、图片、AI视频、动画、创意长图,让更多人了解了长江文化,给了大家很好的视觉体验。”宋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