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多位大牌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开售,基本是“秒没”。同时,一批自称“票务”的账号在网上涌现,宣称“手中有票”,售价往往高出原价数倍。与官方售票渠道不同的是,“票务”不仅可以提前售票,还没有名额限制,而且可以选座。(据2月27日法治日报)
很多购买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活动门票的消费者,对所谓“票务”既气愤又无奈。气愤的是,他们往往将票价提高几倍销售,让人的钱包很“受伤”;无奈的是,他们总是能弄到官方渠道买不到的票,而且没有数量和位置的限制,权限堪比主办方。
这些“票务”自称不是“黄牛”,还因为“神通广大”,受到很多追星者的拥护。但他们肆意炒高票价,将本应公开透明的“拼手速”,变成了价高者得的“拼财力”,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从法律上说,无论这些“票务”如何标榜自己不是“黄牛”,但只要他们没有合法的营业资质以及销售演出票的合同依据,并且靠高额溢价牟取利益,那么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黄牛”,其行为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属于监管部门打击的对象。那么,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消费者的呼声如此强烈,却依然无法禁绝呢?
其一是,因为主办方或票务代理机构为了少卖正价票,多卖高价票,与“黄牛”“票务”内外勾结,大幅降低公开售票比例,加大了打击难度。在新闻评论区,有网友吐槽说,官方票务其实就是最大的“黄牛”。目前,不少演出主办方不公布可售票数,如果多个平台同时开票,每个平台的可售票数更是谜,于是公开售票比例就不得而知,给“黄牛”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监管部门既然已经规定演出主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比例为85%,那么就要拿出具体的措施,保证规定不打折扣地执行。
其二是,不少消费者为了看到自己心仪的演出,默认这种不法现象的存在,甚至觉得只要肯掏钱就能买到好票,更能保障自己的追星体验。但演出终究是面向大众的,如果纵容这种“黄牛”行径,票价被无上限炒高,最终所有消费者都会受害,演出明星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真正喜欢自己偶像的歌迷,不应该惯着“黄牛”,更应团结起来,抵制高价倒票,维护演出市场秩序。
总而言之,要彻底禁绝各种形式的“黄牛”,首先需要釜底抽薪、源头治理,督促主办方和票务平台依法依规售票,不要搞小动作,并且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就要从严查处和惩治,提高这些机构的违法成本。
另一方面,整个售票环节都要有抵制“黄牛”的自觉,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不能让损人利己之风盛行。歌迷也好,普通消费者也好,要团结一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让“黄牛”绝迹,看演出的快乐才能更纯粹、更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