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0日

非遗展演吸引众多市民观看

孝南“抬故事”闹新春抬出文化传承

“抬故事”展演现场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陈勇 通讯员宓天鹏)一张八仙桌上,一个孩童装扮成历史或神话人物,由几名青壮男子抬着走街串巷,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2月18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港抬故事”在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镇区展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

“抬故事”是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金神庙一带的民俗,是一种反映中华历史、神话人物故事神态的造型类艺术表演形式,以祈福国泰民安为愿,只有手舞而无足蹈,表演者多为1.1米左右少年、儿童。

据传,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年间(公元954年-959年),金神庙遭受百日大旱,田地干裂,河塘枯竭。当地先民成群结队跪拜上苍,祈求降雨多日无果。恰逢落难途中的赵匡胤路经金神庙,他目睹当地民众悲苦,便想出了一条敬天奉神的计策。

赵匡胤告诉大家,华夏先祖黄帝御龙上天成了最大的神灵,后人有难只有求助黄帝。然后他就教大家用纸和竹扎一座黄帝的肖像,再让众人用桌子抬着黄帝的肖像游行,并敲锣打鼓,烧香化纸,燃鞭祭拜。赵匡胤说黄帝也怕热,只要坚持抬黄帝在烈日下游行数日,他必然会叫龙王下雨。人们照此去做,谁知游行只一日,当晚便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金神庙芸芸众生得以躲过一劫。

为感谢赵匡胤的恩德,金神庙先民便在他离开金神庙的当天抬出数台“故事”欢送他。由于时间匆促,来不及扎制人物肖像,人们就从各姓中挑选出几个七八岁聪明伶俐的男童穿上新鲜华服,装扮成各路神仙,替代纸人站在桌子上。从此,这种“抬故事”的民俗活动就一直流传至今。

后来,随着金神庙庙宇的兴盛和金神庙集市的发展,“抬故事”渐渐与庙会相融合,成了庙会活动中最重大的联欢活动,并最终固定在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前后举行,形成独特的地方风俗。

每年冬季到来时,金神庙的民间艺人就会精心选择将要抬出的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设计情节、场景等。“抬故事”的头天晚上10点钟左右,所有故事扎制艺人都要自觉在家焚香沐浴、磕头行礼,然后进入扎制故事的密屋开始扎制故事。而故事的一切秘密都在一根铁棍制成的铁轴上,铁轴的直、曲、弯、盘等都必须由铁匠根据故事的设计和制作人的画样要求来打制,然后制作人再在铁轴上剪纸、扎花、缠轴,制作道具,装扮男童。

2014年,“抬故事”入选孝感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抬故事”入选湖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组建金神村文化遗产保护陈列馆。

--> 2024-02-20 非遗展演吸引众多市民观看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63503.html 1 孝南“抬故事”闹新春抬出文化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