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5日

37天不离不弃 医护人员精心救治

六旬老人成功脱离呼吸机

刘婆婆与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合影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田娟

突发中风后出现肺部感染,六旬老人因呼吸衰竭,只能依靠呼吸机通气,并形成依赖,无法脱机。转到武汉同济医院的37天时间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惠兰教授团队日夜守护,带着老人一步步闯关,终于实现自主呼吸。1月23日,老人康复回家,和久违的家人团聚。出院前,老人的儿子送来牌匾,向所有医护人员表示感激。

“病情不乐观,但我们会尽全力”

2023年10月4日,64岁的刘婆婆突发脑出血而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救治。虽然命暂时保住了,但她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只能切开气管靠机械辅助通气。看着老人病情严重,子女将她转至武汉治疗,但没想到老人出现了呼吸机依赖,只要一脱机,血氧饱和度就往下掉,且四肢肌肉力量也明显减弱。

“我们不想就这么放弃!”12月18日,老人的儿子决定最后一搏,将母亲转至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RICU)治疗。

该科张惠兰教授介绍,临床上将呼吸机治疗21天以上还无法撤机的情况称为困难脱机。当时,老人辅助通气已有40余天,反复尝试脱机失败,患者精神压力也很大,甚至对治疗产生了抗拒心理。如果无法自主呼吸,老人极易再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等状况,生存质量堪忧。

“我母亲还有救吗?”鲁先生说,他不忍看到母亲靠插管维持生命,但一个多月的重症治疗仍不见起色,也让他心里越发没底。

张惠兰解释,呼吸机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救治危重患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患者可能因长期依赖呼吸机,造成呼吸肌肉萎缩、肺活量下降等多种并发症。所以,患者能否成功脱机后自主通气,与重症感染、神经传导、心血管、免疫相关呼吸肌无力等都有关系。

为了解决当前的棘手难题,张惠兰教授组织该院神经内科、心内科、康复医学科、护理部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在排除脑部疾病、感染加重等原因后,历时一周时间明确了原因,老人由于脑出血后右侧呼吸肌痉挛无力,以及患者的心理原因等,导致了她无法脱机,随后张惠兰迅速针对性地给予治疗及康复计划。

“我们一起努力,就有希望脱机”

一边找原因,一边积极治疗。入院后第9天,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人的肺部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紧接着,团队针对右侧呼吸肌痉挛无力进行治疗。张惠兰解释,呼吸肌痉挛无力如同“脚抽筋”,需要对抗拉扯才会慢慢改善。在呼吸康复师的针灸及手法康复下,团队帮助老人松解呼吸肌,改善胸廓活动度,同时电刺激膈肌促进自主呼吸。

“奶奶,这是我前天上学磕到的伤疤,已经结痂了,你快回来看看!”为了给老人增强信心,RICU的值班医生每天反复播放老人孙子的视频语音。鲁先生说,医护人员每天打视频电话,让家人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的恢复情况。在同济医院RICU的37天时间,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家人不离不弃,老人的病情终于有了起色:她的潮气量从不到100毫升慢慢增加到200毫升,后又到400毫升,接近正常值,这是评估脱机的重要指标。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惠兰教授团队开始尝试脱机,从10分钟、20分钟,再到1个小时……医护人员带着老人一点点往前走。1月21日,大家欣喜地看到,老人终于脱离呼吸机,并开始自主呼吸,所有指标正常。

从插管到脱机,从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活动到能自主伸手抬脚,从纤支镜清理气道到能自主排痰,老人康复的每一步都在张惠兰团队的护航下实现。1月23日,老人成功闯关,顺利出院。

--> 2024-01-25 37天不离不弃 医护人员精心救治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61200.html 1 六旬老人成功脱离呼吸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