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谯玲玲
寒潮来袭,武汉开启“速冻”模式,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也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期。那么,哪些人群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心梗有哪些早期信号?如何早期预防和治疗心梗?1月24日,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帆,做客“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为广大市民进行讲解。
专家名片
专家姓名:张帆
职务职称: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起搏及心电生理、房颤的管理和手术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冬天急性心梗易发作
为什么冬天容易发生心梗呢?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帆介绍,冬天的寒冷刺激会导致血压显著升高,血管收缩、痉挛,这些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都是雪上加霜,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容易发生破裂、引起心梗急性发作。
他还表示,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日常饮水量减少,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增多,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心梗风险有所上升。此外,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过度疲劳或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便秘、久坐不运动、肥胖、熬夜压力大、大量饮酒、吸烟等,也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有心脑血管家族史的患者,也要警惕心梗。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呈现出年轻化和全年龄段发病趋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心肌梗死而猝死的病例,也并不少见。
这些早期信号要注意
那么,发生心梗有哪些信号呢?
张帆介绍,心梗最主要的表现是胸闷、胸痛。如果市民突发剧烈胸痛、明显胸部憋闷或气短、胸部不适;胸痛胸闷时间超过15分钟,特别是伴有大汗、喉头发紧或发生晕厥现象,要警惕心梗,尽早拨打120就医。此外,原来就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如果心绞痛症状发作较之前频繁、程度加重、稍加运动用力就有症状,且平常服用能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丹参滴丸等,疗效不佳时;突发或反复发生胸闷,并伴有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烦躁不安等也要当心心梗的发生。
他也提醒市民,对于心梗,不能只关注是否胸痛、胸闷。有些心梗患者,在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可能已经出现一些“非典型”的先兆症状。比如:心梗发作数天前就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的不适,多为堵塞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上肢和左肩痛,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可能在心梗发作时出现,也可能在发作前数天就出现。
专家提醒,突发心梗时,要立即拨打120求救。并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或就地平卧,控制紧张情绪。有条件的市民可测量血压,及时就近送医。急性心梗一旦发生,最有效的救治时间只有2个小时,患者来到医院后,应配合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诊治,并尽快接受相关治疗。
预防心梗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预防急性心梗呢?张帆提醒市民,平时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的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有“三高”的患者,还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定期复查。
此外,要注意合理膳食,做到“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肥肉、蟹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摄入全面、均衡。
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应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起居有常,每天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时间;戒除烟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很多老年人常年早起晨练,但冬天最好不要太早晨练,建议等太阳升起后再外出晨练;冬季做好保暖,外出戴帽子、围巾等;调节情绪,心血管疾病患者心态一定要平和,静心才能养心,易怒、紧张、情绪不稳等,都是心梗的诱因,要注意舒缓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