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0日

今天,我们一起重读加缪

加缪的作品集 本版图片均由相关出版社提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每隔一段时间,加缪的作品便被不断提起,他的话常常被引用,成为热点。

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一场主题为“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的加缪作品阅读分享会与“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展”同步开展,别有味道。

谈阅读感受:特别无情的语调,表达无比深沉的爱

分享会由老舍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奖等众多奖项得主、作家文珍,以及荣获第十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的青年学者、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吕如羽担任嘉宾,由热爱加缪的读者冬妮娅主持。

三位嘉宾各自分享了阅读加缪作品的经历。法语科班出身的吕如羽在大学时代便读过《鼠疫》的法语版,书中人物团结一致与鼠疫抗争的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最让她受触动的还是《反与正·婚礼集·夏天集》中处处流露的对自然的热爱,加缪在重返蒂巴萨时找到了那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她觉得这种人与自然、人与地方的连接无比动人。在她看来,加缪会用特别无情的语调,表达无比深沉的爱,因为他深知,只有在绝望之中才会有深沉的爱。

作家文珍把《加缪手记》作为枕边书,她还非常喜欢加缪的各类演讲,认为加缪的文字里时常会有十分矛盾的地方,比如人的卑劣和崇高,人的软弱和坚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看上去十分冷漠的人,对太阳的温度、气候的变化却充满敏锐的感知力。她认为加缪的思想中有很接近儒家思想的地方,例如“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文珍还谈起加缪对自己写作的影响,她从加缪作品中学到,艺术家要对人世怀有悲悯之心,对众生拥有一视同仁的公允和平等。

冬妮娅说,她在反复重读《局外人》的过程中,依然不断被它的深刻所打动,读到结尾的那句“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依然感到震撼。与《局外人》的主人公沉默地接受命运的安排相比,《鼠疫》中的人物奋起反抗的精神更令她感动。她觉得加缪身上有一种不可动摇的西西弗斯式的希望。

谈加缪其人:其情感生活争议,不影响文学地位

出生于1913年的加缪,他留下的作品,为何越来越受到当代中国读者喜爱?

作家文珍认为,这是因为加缪的作品本身十分简单、朴素,加缪不会特别在意形式的探索,而是去关注生活的本质。加缪思想中有着非常接近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面,那就是要努力去做事,保持昂扬向前的姿态,而不要随波逐流,加缪身上的生命力会一直鼓舞着我们。

比如,加缪1940年元旦在报纸上发表的新年祝福——“今年,希冀幸福是徒劳的,通过工作去创造幸福才是关键”,“不要希冀任何事,而是要做点什么,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到尾地构建你的命运,尤其是当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

加缪是一个从17岁开始便饱受肺结核疾病折磨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思考死亡;后来他又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之后开始思考邪恶;我们今天读加缪,依然可以从他的文字里找到力量。

加缪的个人情感生活因为他的意外离世而曝光,而给后世留下了大大的问号。1960年1月4日,加缪搭朋友的顺风车从普罗旺斯去巴黎,途中发生车祸,加缪不幸去世,年仅47岁。

在分享会上,三位嘉宾也都谈到了,在加缪去世后,从他身上发现了加缪分别给三位女性的情书,向她们诉说自己的爱意、思念并且期盼不久之后的重逢。“如果不是加缪的意外离世,她们彼此可能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加缪的情感生活引发读者们的争相讨论——加缪是不是一个“渣男”?

文珍说,不管人们对加缪的个人感情生活持何种评价,加缪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位置。

--> 2024-01-20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60597.html 1 今天,我们一起重读加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