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旅游就该多“听劝”
——这个冬天的“尔滨”,就像一阵旋风,点燃了南方人的冰雪游热情,也让其他一些城市看到了出圈破壁的希望。为此,一些城市的旅游部门甚至文旅负责人直接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互动起来,亲自下场招徕游客。网友将这种操作唤作“听劝式推销”。当然,一个地方、一座城市要想吸引人,不可能仅仅通过发布几则笔记、听取几个网友的意见就可以实现,关键在于平时的厚积薄发。日常夯实服务根基,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听取游客的真实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一地的旅游业才能由短暂的“网红”变成持久的“长红”。新京报如此评论。
●“厨房变卫生间被判违规”是一堂装修法治课
——近日,北京第三中院对一起相邻关系纠纷作出终审判决,认定住城部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文,改动房屋结构后让卫生间部分区域对着楼下厨房,属于违规。房屋装修不光牵涉安全问题,还会牵涉生活习惯、公序良俗、心理等问题。自家厨房之上顶着别人的卫生间,任谁的心里都会感到非常别扭。“厨房变卫生间被判违规”是一堂装修法治课,为公众再次敲响了装修文明的警钟。 北京青年报如此评论。
●打理城市古建需要“量体裁衣”
——文物古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精心保护是必须的。什么才是好的保护?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可能是更好的破题方向。每一幢古建都是一段“独家记忆”,活化利用必须尊重其自身特点,拿出绣花功夫“量体裁衣”。假如“一刀切”叠加商业,“一阵风”复建还原,原有风貌、底蕴受损不说,也会泯然于众。古建活化并非易事,面临流程报批、资金投入、投资回报等现实问题。在明确保护利用边界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扶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更可持续地为那些斑驳时光沧桑砖瓦注入鲜活生机。北京日报如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