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黄丽
1月12日,来自武汉市汉阳区的11名4至6岁的小朋友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通过“百校百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预约,参观了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内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买一根棒棒糖需要用什么?”参观一开始,讲解员任珊曼以孩子的视角发问,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跟随她的脚步,小朋友们按朝代顺序参观了中国历代货币展,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各类货币,给了他们大大的震撼。
在原始货币展区,有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其形状大小如同贝壳,它诞生于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的夏代。走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展区,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这个像小铲子”“这里还有小蚂蚁趴在鼻子上!”“小朋友们说对了,大家看到的形状像小铲子的货币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像一只蚂蚁趴在鼻子上一样的是蚁鼻钱。”任珊曼介绍。
参观过程中,小朋友们不断问出各种可爱的问题,最妙的是,因为个子小、视角低,他们也不少“非同一般”的发现。
“姐姐,这个钱币上为什么会发金色的光?”在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展区,一名小朋友趴在展品玻璃前仰视着“一刀平五千”提出自己的疑问。“金色的光就是钱币上用黄金填刻上去的‘一刀’两个字。”任珊曼介绍,“一刀平五千”是中国最早使用且是唯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它于新莽年代制造,主要材料是金属,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又称“错刀”或“金错刀”,也是我国最早的虚值币。“一刀平五千”的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阴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
“一般成人来参观,看展品时是平视,很难看出这个钱上的金光。小朋友们只能仰视,加上展品上布的顶光,就发现了‘新大陆’了。”任珊曼笑着说。
参观中,小朋友们和老师、家长一起,在讲解员带领下了解钱币的发展史,认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货币。“孩子还小,现在对货币、金钱还没什么概念,带她来参观,是希望激发他对货币的兴趣,也希望她在接触中国钱币文化的过程中,燃起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一名家长说,后续,他还会继续通过“百校百馆”平台预约参观更多大学里面的宝藏场馆。
带队老师张黎介绍,回去后孩子们还一起回忆了参观的内容,把他们所记下的货币发展史画了出来,“虽然孩子们的笔触还很稚嫩,画得也不那么完整,但相当地可爱!我相信他们已经爱上了有趣的货币,对中国历史文化也更有兴趣了。”张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