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振宇
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陆续举办“时间文明”专题讲座,开展“时间文明”文化活动,用现代科技拨准校园时钟。该校从2017年至2023年,在440间公共教室共安装了859台时钟,除21间小教室安装单时钟外,其他教室均为双时钟,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及考试。其中,时钟采取网络校时或基站校时方式,确保时间准确性。(据新华社2024年1月6日报道)
“时间文明”是在一定时间里对人们行为准则的要求。倡导“时间文明”有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大力倡导“时间文明”。
“北京时间”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以人类观察感知到的自然时间,二是与计划和管理相联系的社会时间。一切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的人们都该牢牢记住这一时间,并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的要求规划和实施自己的工作。在调研中,常常会遇到同学们提问:“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或手表,一抬手就可以看到了,还有必要安装时钟么?”在专题讲座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回答:“随着科学的发展,计时工具不仅在更新换代,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方便。但是,手机或手表在空间中反映的只是‘它和我’的个人关系;而悬挂的时钟,反映的却是‘它和我们’的大众关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常在教室、医院、车站、机场等大众广场之处,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悬挂的时钟,以它来作为我们行动的统一标准。”
为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拓展活跃创新空间,我们需要以时代的紧迫感,努力践行“时间文明”,强调“识时、守时、准时、惜时”的重要性,把“时间”和“效率”统一起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努力拼搏于新时代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