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8日

全国不到9000人 这次就来了20个

神秘的鄂伦春族人现身哈尔滨

鄂伦春族人被游客簇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沈外 李迎)1月5日晚,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见到了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远道而来的鄂伦春族人,他们头戴狍角帽,身穿狍皮制成的衣服,在人群的簇拥下和游客合影。

鄂伦春族青年古拉依尔·阿斯卡塔说,此次他们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驱车赶来哈尔滨,1月5日晚7时30分左右到达中央大街,并在此展示鄂伦春服饰与文化。“我的名字是鄂伦春语,古拉依尔是姓氏‘关’的意思,阿斯卡塔的意思是‘勇敢英俊的男孩’。”阿斯卡塔告诉记者。

夜晚8时30分的中央大街灯火通明,游人如织,而这群头戴狍角帽、身着狍皮衣的鄂伦春人更是吸引了周围游客的目光。他们被人群簇拥着,向周围人介绍自己的服饰,并和走上来的游客合影。

阿斯卡塔介绍,他的服装全部由狍皮制成,头上的狍皮帽材料源自狍皮和狍角,再缝制仿制的假眼睛制作而成。“鄂伦春服饰的制作周期很长,现在会制作的人也很少,一般只有一些鄂伦春族的老人会做,我们只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上才会穿。”阿斯卡塔说。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和北半球渔猎民族的活化石。鄂伦春族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鄂伦春族的先民一直在莽莽林海中过着游猎生活,其传统文化与游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早年的鄂伦春人居无定所,以游猎为生。195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些传统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渐渐处于消失边缘,亟待抢救与保护。“因为缺少传承,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说鄂伦春语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口弦琴,大部分鄂伦春人也不会。”阿斯卡塔说。

谈到此次来哈尔滨的原因,阿斯卡塔告诉记者,他们想借此次哈尔滨旅游的热度宣传鄂伦春文化,“我们鄂伦春族人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不足9000人,非常珍惜这次来哈尔滨的机会,想借此传递我们的文化。”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会鄂伦春研究会常务会长关晓志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这次组织了20名鄂伦春同胞前来哈尔滨。“大家都是自愿来的,都想来宣传本民族的文化。”关晓志说。

--> 2024-01-08 全国不到9000人 这次就来了20个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9267.html 1 神秘的鄂伦春族人现身哈尔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