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2日

8岁学汉剧,获奖一箩筐

12岁武汉伢立志做非遗传承人

宫承君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邹复新 陈珏

新年伊始,武汉市七一中学传来好消息,七(6)班学生宫承君获评“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此前,由他担任主演的汉剧《新鸡毛信》获湖北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集体节目金奖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集体节目”奖,他个人也在武汉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届“小小戏曲传承人”展演活动中获优胜奖。8岁与戏曲结缘,如今已12岁的武汉伢宫承君说,他热爱汉剧,立志要做非遗传承人。

8岁加入汉剧社团

宫承君小学就读于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一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让他认识了汉剧。

原来汉剧是湖北人自己的地方曲种,原来汉剧对京剧的发展有那么大的影响,原来汉剧的唱腔是那么亮、扮相是那么美……才8岁的他好奇地和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学校汉剧社团,学习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

“没想到学习汉剧基本功是这么枯燥和无趣,一字一词一手一眼都要求极其规范和严格,跟其他社团的课程比起来,汉剧社团的内容很艰涩,基本功的训练也很艰苦。”宫承君说,学汉剧把握唱腔最难,当时他学剧目《鸡毛信》时,第一句唱词的调就练习了十几遍才学会,当时不少同学打起了退堂鼓,他也想退出了。

“当时老师给我讲了很多汉剧优秀剧目中的故事,讲著名汉剧艺术家学艺的故事,让我改变了想法。”宫承君说,当老师讲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汉剧艺术家们组建了流动演出队,用义演来支持前方将士们的时候,他明白了学习汉剧不能只靠一时的兴趣,还要将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放在心间。

从此,别的同学放学回家时,他便背着书包来到练功房练习,手、眼、身、法、步,一丝不苟。晚上回到家,认真完成作业后,他还会再次进行复习巩固,对照老师的示范录音练声,对着镜子练习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力求完美。

“宫承君同学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他和小伙伴们把每一次排练都当成演出一样认真对待。”宫承君的汉剧老师孙伟说,作为主演,宫承君的唱词多,戏份重,在排练的间隙,他会主动帮小伙伴们纠正动作和唱腔。

除了汉剧,宫承君对皮影也很感兴趣,无论是画稿上色,还是镂刻、操控皮影,他都学得有板有眼。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他被评为校级“小小非遗守护人”。

全面发展不断获奖

为了更好地学习汉剧,宫承君一有时间就看文学和历史相关的书籍,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音主持的学习。清晨6时早起练声,晚上做完作业后巩固复习成了宫承君的日常。

碎片时间都被他利用了起来:上下学的路上练唱腔,早上刷牙时对着镜子练神态,睡觉前再唱上一嗓子。“学习汉剧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变得更自信了,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宫承君说,学习戏曲并没有耽误学习,“学习戏曲时有涉及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这让我在学历史等文化课程时轻松了许多。”

进入武汉市七一中学后,学校浓厚的戏曲氛围、专业的戏曲课程,让宫承君不仅能继续学习汉剧表演,还能深入了解汉剧的历史文化,这让他更坚定了要把汉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决心,“我喜欢戏曲、主持、朗诵、表演,以后我想考中国传媒大学,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一致评价。”老师陈珏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推荐下,宫承君获得过湖北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武汉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武汉市“现代少年好习惯形象大使”和武汉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新的时代,更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我欣喜地看到,像宫承君这样的青少年正越来越多。”七一中学校长吴时亮说。

--> 2024-01-02 8岁学汉剧,获奖一箩筐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8640.html 1 12岁武汉伢立志做非遗传承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