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范长林 王厚杰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2023年,湖北省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因地制宜优化治理单元,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活力,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探索了一批制度成果。共同缔造成为荆楚大地最富生机、最有活力的基层实践。为总结各地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由湖北省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主办、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协办的“2023年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和宣传展示活动”,自2023年9月启动,于日前产生了湖北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十佳案例。这十个案例,凝结着怎样的“湖北经验”?
1
重心“下沉”,科学划分治理单元
武汉市武昌区针对社区管辖范围大,存在管理不到底、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探索以居民小区(片区)为治理单元,按照便于管理、服务可及、资源集约、协同善治的原则,把全区142个社区划分为529个小区(片区),其中商业小区202个、老旧片区206个、商业与老旧混合片区101个。建立小区(片区)治理委员会,搭建小区治理平台。建立“居民自筹、社会链接、政府补贴”的多元筹资机制,采取整合、改造、新建等方式,鼓励小区利用闲置公共空间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337个。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921家,吸纳6000余人加入“平安合伙人”队伍,成立小区邻里服务队1858支。开展“了不起的居民”“社区合伙人”“社区能人库”等活动,广泛调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区事务,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更让居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村民小组,是构成村庄的小单元,在共同缔造工作中,也是提升村民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南漳县将村民小组作为“党的领导有效落实、群众基本需求有效满足、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群众自治有效开展”的治理单元。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法按程序对村民小组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村民小组会议,推选热心服务、甘于奉献、群众认可的村民担任村民小组长。突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帮互助的功能,组建由村民小组长为负责人的小组理事会,紧紧围绕群众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评比、困难群众帮扶、最美系列评选等事务,广泛开展群众协商议事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关心的小事实事。因地制宜建设村民小组服务站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服务。
2
把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群众治理主体作用
共同缔造蕴含“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和宗旨,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生动实践。大冶市为解决“村实组虚”、群众参与治理不充分等问题,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村格局的前提下,优化调整村民小组,同步全覆盖成立理事会,切实发挥群众治理主体作用。建立“小事小组自办、大事村组联办、难事乡镇帮办”工作机制,搭建“阳光议事厅”“湾组夜话”等议事平台,实现干什么由群众提议、怎么干由理事会商议、能不能干由村“两委”审议、干得好不好由群众评议,共同建设和美乡村。参与乡村治理的力量大幅增强,由过去“组长单打独斗”变成了现在“理事会群策群力”。
百席村是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下辖村,是典型的老龄化村庄。为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优势,百席村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引导群众自发组建或加入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通过挖掘志愿骨干45名,先后成立了“童心飞扬”“青春伴夕阳”“一修哥”等23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幸福家园”公募平台筹集社区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活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互动交流,提升内部凝聚力,打开社会组织动能开关。通过以老助老、村企联动、大学生联盟等方式开展精神文化主题活动55场次,回应社区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76场次。把社区社会组织变成社区的合作伙伴,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完成由“独角戏”向“大合唱”的转变。
3
以积分促治理,激发居民参与活力
共同缔造,重点在“共”,难点也在“共”。今年以来,松滋市新江口街道玉岭社区深入推行“积分能量仓”机制,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以积分管理为抓手、以志愿服务队为支撑,激活社区内生动力,构筑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生态。“能量广场管理系统”实现积分申报“掌上办”、流程审核“云上看”。在细化积分管理方面,将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纳入“能量广场”,实行量化积分。获取志愿服务积分后,居民可兑换指定商品,也可免费享受停车、健康体检等服务。
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打造“1235”家庭文明诚信体系,通过积分一加一减,奖“诚”惩“失”,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营造了勤劳致富、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的良好社会风气,凝聚了基层合力。尾笔村还建立了家庭文明诚信档案馆,不仅用于整理、存放、展示档案材料,更是村史村情村规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4
凝聚共同的社区精神力量,共同缔造幸福家园
共同缔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了党心民心交融。武汉市汉阳区把外卖和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151个“阳小驿”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不断升级,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务,实现深化社区治理与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小驿”服务品牌。一名快递员能与一个小区里约半数的居民相熟,一名环卫工人能熟悉其负责的一公里范围的道路。这些户外工作者每天走街串巷,能快速发现并上报“小路间”“楼栋里”的情况,就近就便参与社会治理,成为服务市民群众的“微探头”和先锋队。
来凤县三胡乡组建以村民为主体的“转转工”村民自治互助会,组织村民互帮互助,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转”出了邻里和谐,“转”出了文明新风。“转转工”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传承过去农忙时节村民互帮互助的农耕文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主要组成对象,以“村民事、村民办、村民享”为目标,开展团结互助、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参与过石桥村“转转工”活动的村民已超200人,其中“主力军”80多人,年纪最小的20岁,最大的88岁,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村民雇工经济压力大等问题。
5
做好加减乘除法,为基层减负赋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承担的诸多工作事项,长期存在多次采集、重复报送的问题。咸宁市咸安区重点在全区3个街道31个城市社区,整合民政、人社等26家部门的数据需求和信息网络系统,探索开发“一套表”数据应用平台。平台系统以单个自然人为基本单元,设置基本信息、社会组织、专项信息等三大类信息模块,共56个子项目,构建了“人—户—小区—网格—社区”五级架构,形成三类五级的树状“一套表”平台系统。当相关部门有信息需求时,在网络“云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直接在系统中抓取,从而生成对应的“一套表”,实现了数据共建共享。“一套表”平台让社区录入统计工作量减少60%,有效改变了社区工作者“表格多、台账多、事务多”的现状,社区工作者通过平台既提高了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又能在松绑减负后有更多时间沉下身子组织开展自治和服务活动。
在十堰市张湾区,每一个社区都有一张特殊的“名片”——智慧社区二维码,社区居民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够进入相应的“阳光掌上社区”智慧平台小程序,进行建言献策、议事协商、便民办事等;社区内的工作人员在该平台上进行数据收集、常住人口分类、精确性对口服务等,极大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居民、社区间的互动频率,实现了为社区减负增效的目标。“智慧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结合社区党务、政务、居务、事务,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为出发点,整合汇聚了人、地、事、物、情等社区治理要素信息,开发建设了12个功能模块、60余项应用,做到一网联通,化解数据获取难题;一线参与,化解民意收集难题;一站办事,化解服务下沉难题;一键打分,化解效果评价难题,实现了社区管理和服务居民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