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金辉 李军 王凯
市民骑自行车上下城市道路缘石坡,时常因地面有高差而被“颠”一下;马路上的窨井盖容易发出声响扰民;洗车店前松动的步砖缝中,容易溅出污水,弄脏鞋子和裤子。这些生活中的烦心小事,引起了武汉市区两级城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12月20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召开现场会,推广江汉区城管执法局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对缘石坡、人行道和窨井盖进行“小切口,微改造,服务民生”的做法,城管部门承诺在明年6月底之前,对全市150条道路缘石坡进行改造,实现“零高差”,对扰民的人行道及窨井盖逐步进行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生活不被打扰。
“马路牙子”将拔牙
150条路段缘石坡将实现零高差
经过2-10厘米左右的“马路牙子”(既缘石坡),对于普通行人而言,不用费劲一脚就上去了,但骑自行车或共享单车每当行经此处,即便放慢速度小心通过,也难免被“颠”一下,甚至有些路段因坡度较高,不得不下车推行。特别是共享单车是实心胎,骑行者有时候不注意,甚至会摔倒。
在武汉的医院、学校和商业区、车站码头周边的主次干道,这样有高差的马路牙子还真不少,市民也对此颇有微词。武汉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问计于民,于今年11月起,联合武汉城乡建设局和武汉市水务局,全面对缘石坡实施改造,实现“零高差”。
12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江汉区新华路与唐家墩十字路口看到,上下人行道的站卧石,与路面齐平,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局长于跃茹说,这意味着缘石坡为“零高差”。
“我天天从这里经过,缘石坡降了,骑行真的很丝滑。”60岁的蔡爹爹说,他如今喜欢上了骑共享单车去买菜和购物。
在武昌区的体育街,缘石坡降坡改造前,因为两侧非机动车停车区道口开放较少,而且道路两侧的道牙距离地面有10厘米高差,导致大量外卖小哥和市民将电动车停放在路边,占据机动车道,造成交通拥堵。今年11月,武昌城管将此处降坡后,不仅达到“零高差”要求,还新增了4个道口,让体育街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武汉城管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198处缘石坡道改造,2024年6月底前,将完成全市150条重点路段缘石坡道“零高差”改造,让市民出行更顺畅。
使用新型弹性材料
窨井盖半夜不再发出异响
在汉口唐家墩路上,夜深人静时,车辆碾过这里一处松动的窨井盖,就会发出“哐当,哐当!”声,惊扰了居民的清梦。
“接到市民投诉,我们会用橡胶垫子垫在井盖下面,但这种方法只能管半个月。”江汉城管道桥管理中心负责人李丹丹告诉记者,“哐当”声吵得居民睡不着觉,也让她坐立不安。
经过多次考察与试验后,他们采用一种高分子弹性砂浆材料,对井圈进行整体填充,单次施工时间约二十分钟,就可立即开放交通,“该材料使用年限可达三至五年,大大提高了井盖使用的生命周期。”
12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当工作人员撬开铁质窨井盖后,就可以看到一圈灰色的填充材料,井盖盖上后,能够紧紧托住井盖,有效防止它出现松动。
“使用这种新型材料后,噪声消失了,窨井盖的维护成本反而降低了。”李丹丹说,这种新材料,将全面推广使用,让井盖不再产生“异响”,不再惊扰居民清梦。
在新华路与唐家墩路口的人行道上,记者看到,4处灰色或黑色的隐形窨井盖面,取代了以往的步砖,这有何作用?李丹丹介绍,井盖内步砖松动、井盖弯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传统的井盖是刚性材质,此次采用的是柔性材料代替步砖,用来缓冲电动自行车碾压造成的冲击力,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之所以采用这个材料,是因为它有非常好的附着力,能牢牢地粘在盖板上不用担心松动。”李丹丹说,以前的隐形井盖,在人流量密集的位置,平均每个月要来维护一次,使用新型材料半年多后,依旧能够正常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
采用压模混凝土工艺
松动的步行砖不再溅人一脚污水
许多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踩上松动的人行道步砖时,被溅了一脚的污水,十分影响心情。这样的场景,多出现在汽车修理店、洗车店门前及部分人行道步砖松动的地方。由于长期车辆碾轧、油渍、污水浸泡后导致基础不牢所致。
“日常维护,仅仅管得了一时。”汉江城管相关负责人说,这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顽疾,“作为城市管家,我们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
经过多次试验,江汉城管采用压模混凝土工艺,将松动的步砖改为整体水泥路面,然后根据周边步砖的颜色、样式,进行压模,保证人行道整体协调和抗压强度,提升了路面的美观性。
记者在汉口香港路与台北路口交会处看到,路边有一家汽车装饰美容店,因为车辆开上人行道,将步砖碾轧松动,行人行经此处时常被溅一脚泥水。江汉城管首先在门店前及周边道路上,试用压模混凝土工艺。
“现在门店前及周边人行道,再不会溅过往行人一脚泥水了,大家都说好。”该汽车装饰美容店店主沈礼和说,现在人行道变得干净整洁不说,店里的生意也比往常好一些了。
安全岛是行人过街的一个中转站,以往都是与人行道铺装保持一致,同样面临的是电动车碾压导致步砖易松动,江汉城管采用更细的彩色沥青处理,既解决了松动破损问题,又美化了城市环境。在汉口新华路与唐家墩十字路口,有两处安全岛,记者看到,选用的是蓝绿色沥青,上面的盲道采用金刚砂,保证凸起厚度和耐磨度,达到了协调一致的效果。
修路争取一步到位
不断提升人行道通行品质
“缘石坡在建设之初,应该按零高差标准施工。”有人提出,不要先建坡,再降坡,以免浪费财力与物力。
据了解,根据相关的要求,缘石坡过去确实有1-10厘米左右的坡度,由于市民对出行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便呼吁降坡。武汉城管及时呼应,便在全市进行了全面的摸排,首批对全市150条主要道路上的缘石坡进行改造,实现“零高差”,然后再逐步向次干道延伸。
“降坡已是民心所向,我们区将考虑制定地方标准,在今后新建的道路上,将缘石坡按‘零高差’建设,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江汉区副区长余建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现场观看了压模混凝土工艺和隐形井盖上的柔性材料,确实有推广价值,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将在全区进行推广。
武汉城管要求各区,抓紧落实缘石坡降坡目标,不断提升人行道通行品质;切实保障城市道路井盖安全,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