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通讯员 吴迪 况昕昀 魏坤
2023年,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聚力中心工作,聚焦民生关切,聚合代表力量,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在武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彰显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今年以来,武昌区人大常委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创新理论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认真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精心组织调研视察活动,对部分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检查,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代表直通车”品牌叫响荆楚,“代表三进”、立法征询等多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坚持民主法治,持续助推依法治区
常委会聚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武昌,把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生命力所在。
聚焦制约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问题,常委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执法检查,紧密结合法律规定,提出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质效、厚植社会尊崇氛围等意见建议,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规定,重点检查残疾人托养照护、精准康复、就业扶持和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方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新发展。采取集中视察、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先后检查消防条例、湿地保护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实施情况。
采取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立法征询工作,对10余部法规公开征集意见,共收集立法建议150余条,其中38条被省、市人大采纳;推动东湖路社区、昙华林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策划“董必武法治人生”宣传展,深度挖掘法治建设文化内涵。举办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昙华林立法联系点首航仪式,促进联系点功能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延伸。
全面深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落实工作规程,对2015年以来制定的14156件文件进行全面清理,专题听取并审议2022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对“一府一委两院”备案审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今年新备案的5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审查。
坚持服务大局,正确行使监督职权
常委会把区委重大决策和政府着力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
聚焦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动态跟踪“十四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围绕数字经济建设,督办《关于促进我区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的议案》,提出打造“政产研学用”融合模式、加速数字成果转化等意见建议,为推动形成“一谷一廊多带”数字产业格局增添新动能。坚持对完善商贸布局情况跟踪问效,专题听取和审议“商贸中心”建设工作报告,推动商贸中心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商文旅业态融合发展。
为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督办《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主轴右岸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建设的议案》,听取大白沙片区规划工作进展及办理工作完成情况,督促区政府加快推进大白沙片区城市品质提升;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情况组织专题询问,促进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健全完善。
为推动实现政府主导型的民生项目与群众需求型的民生实际精准对接,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进民生实事事项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出台《武汉市武昌区民生实事事项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试行)》;聚焦“健康武昌”建设,检查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实施情况、调研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障工作、督导全区大健康产业链打造;积极回应群众对加快二次供水改造的呼声,推动供水管理服务提档升级。
坚持履职为民,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人大代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深入开展“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持续擦亮“代表直通车”品牌,探索辖区四级代表参与共同缔造新路径,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组织“代表半月谈”活动50余次,解决交通拥堵、高空坠物隐患等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策划“代表委员话古城 共同缔造新武昌”论坛活动,为古城发展出谋划策。
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开展履职课堂,安排12个部门负责人向全体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同时,强化阵地建设,在全区14个街道和142个社区站室全覆盖基础上,升级打造24个枢纽型社区中心联络站和19个功能型商务楼宇、特色街区、产业园区联络点,延伸云端履职、代表直播间等线上渠道,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常态化联系。
6月,全市代表站室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武昌区召开;10月,驻鄂全国人大代表专程到百瑞景社区中心联络站调研指导。
常委会规范履职管理,建立履职档案,全面反映代表履职实绩;完善履职通报提醒和述职评议机制,组织105名区人大代表和武昌团13位市人大代表回原选区和原选举单位现场述职,促进代表自觉接受监督,依法行使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