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

为民服务践初心 建言献策显担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王峻 通讯员 吴迪 况昕昀 魏坤 张晟蕾

再过几天,2023年即将画上句号。武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武昌区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将齐聚一堂,总结工作、谋划发展。

每年的“两会”,是武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场盛会。把民声、民意带到大会,把大会精神带回来、落实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义务和职责,为人民群众发声、代言,围绕百姓关注、关心的话题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要求。代表、委员们聚焦中心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秉持为民情怀,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积极咨政建言,凝心聚力履职为民。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做了哪些?今天,我们走近这几位代表和委员,听听他们的履职故事。

区人大代表冯晶:

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社区治理焕发活力

武昌区粮道街道昙华林社区坐落在武昌古城北部,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近代“历史缩影”,202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将昙华林社区设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昙华林社区书记,冯晶称,建设昙华林基层立法联系点,能更好地发挥民主法治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共同缔造美好幸福家园。

身为基层组织的人大代表,如何在昙华林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她有着自己的想法。冯晶在辖区组建教育、医疗、商户、行政、司法、社情民意等多元多彩的征询队伍,结合立法征询工作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办法。同时,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收集社区群众意见建议,并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在助力社区“共同缔造”方面,围绕昙华林核心景区出现的噪音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冯晶组织立法征询组成员、居民群众、商户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座谈,制定多种优化方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也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昙华林有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为推进法治社区建设,冯晶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一平台,和区司法局、法院、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公共法律服务团,现场为居民提供立法建议收集、法律服务、市场监督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此外,冯晶积极协调社区、律所、司法所、派出所等多方力量,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共同推进新时代法治社区建设。

近期,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会议,将粮道街道办事处设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新任务、新挑战,冯晶表示,社区将贯彻好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会议精神,畅通基层立法“直通车”、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立法、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方式。

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冯晶表示,将进一步丰富联系选民的形式、推进立法联系点建设、强化选民反映问题的收集和办理,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区人大代表文云波:

高效整合辖区资源

推动低碳+商贸融合发展

“要注重打造差异化消费结构,使用创新工具盘活存量商业体,将绿色低碳理念与商贸业融合,形成武昌特色。”文云波告诉记者,作为武昌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他在履职期间,密切关注辖区资源优势整合、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造商贸中心。

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扎根武昌二十余载,荣获湖北省重点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品牌、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情况,文云波表示,他持续关注武昌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最新的市场环境,在区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出了《关于构建碳金融中心重要功能平台,有力推动五个示范引领区建设的建议》等多条建议;在区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因地制宜发挥武昌优势,构建气候投融资试点服务矩阵的建议》,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昌积极建言献策。

文云波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与傅家堰乡村(社)进行结对帮扶,身体力行参与调研、讲座、论坛、讲课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区域发展、定点捐赠和消费帮扶大胆建言。

面对即将召开的两会,文云波将持续推动政府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为武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代表力量。

区人大代表王强:

助力点亮武昌“数字星空”

为科创强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武昌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数字经济从业者,王强告诉记者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将武昌区打造成数字经济示范区。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178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区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的议案》被列为一号议案。一年来,武昌区人大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开展8次调研督办,王强积极参与其中。他跟随调研组,深入武汉数创大厦、中南建筑设计院等数十家数字经济楼宇、企业,运用随机访谈、听取汇报、实地视察、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武昌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

在他看来,武昌区数字经济已迈入新赛道:布局“一谷一廊多带”数创发展空间;高水平建设中科·武大智谷、小洪山科学城、珞珈山创新港等重点项目;深度实施“黄鹤楼星空”计划……

王强代表认为,武昌区在产业规模壮大、头部企业培育、关键领域创新、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他建议,“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他表示,在即将召开的武昌区“两会”上,将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助力点亮武昌“数字星空”,为科创强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区人大代表孔辉:

关注长江主轴右岸蝶变

聚焦城市更新和招商引资

因为与本职工作领域比较契合,建筑行业出身的孔辉十分关心武昌区城市更新进展。武昌区人大对《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主轴右岸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建设的议案》(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二号议案)组织了前期、中期、终期和阶段性专项视察等多次督办,孔辉全过程参与。

通过“沉浸式”参与议案督办,孔辉见证了区政府全方位推动白沙片区城市更新的工作成效和区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孔辉结合自己出身的背景提出了充分发挥存量用地集中优势,做好产业研究和引进项目,注重招商和规划“两条腿”走路,统筹推进资金问题解决等意见建议。

作为区人大代表,孔辉多次参加区人大代表各项会议,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加快武昌古城微循环道路及人文绿道建设,提升古城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议》,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将凯德1818小区未利用绿地建设为“口袋公园”的建议》《关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的建议》,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密切跟踪所提议案、建议的办理推进情况。

两会召开在即,孔辉认为,城市更新是一项民心工程,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承载着区域的发展战略实施、空间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使命,希望区政府持续推进长江主轴右岸重点片区的蝶变升级,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区政协委员侯仁勇:

学他山之石为武昌所用

谋划北斗产业发展先行区

今年6月28日,来自武汉大学等高校的4个科技成果在斗转科技园完成转化签约。当天,武昌区举行“北斗+数字经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在主题分享环节,武汉理工大学候仁勇教授以“武昌打造‘北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先行区的思考”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武昌区可推动北斗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建议支持北斗技术嫁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数字经济新兴技术,牵手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实现北斗+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2023年,侯仁勇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承接“关于武昌打造北斗产业集群先行区的建议”的重大调研课题,围绕课题先后到长沙、上海和东湖高新区以及武昌区内的多家企业深入调研,借鉴上海、深圳和长沙等地北斗产业发展经验做法,立足区情,提出武昌发展北斗产业的“334”建议,即聚焦北斗“星”“数”“用”三产业链领域,明晰并达成北斗“科创能力持续领先、科技应用先行、企业先上”三目标,重点建成北斗产业发展“体制创新先行、产业集聚先行、技术应用先行、产业政策先行”四个先行区,形成《关于武昌打造北斗产业集群先行区的建议》。

他还牵头组织开展“武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调研课题1项,通过调研,完成《关于提升武昌商会活力助推武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成立产业园区协会助力武昌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份提案。

作为政协委员,侯仁勇积极深入武昌南湖街道都市桃源社区、华锦社区等基层一线,多次开展协商调研、座谈、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提升履职质效。

区政协委员黄孝武:

挖掘中碳登巨大潜力

加速推动武昌绿色转型

作为区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黄孝武,一直关心武昌区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地的碳市场碳金融发展。2023年,他在武昌政协的活动大多都与碳相关。

2021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心运行平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地武昌,为武昌发展碳金融之城提供了良好先机。2022年,黄孝武承担了区政协《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打造武昌现代“金融之城”硬核》课题,并向区政协提交了课题成果。课题分析了武昌区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的优势与困难,提出了12条建议。

在该课题研究基础上,黄孝武提出的《关于推动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助力武昌现代金融之城建设的建议》,2023年被列为武昌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一号建议案。

今年5月,他为市政协一号建议案办理提交了《大力发展碳金融产业,做大武汉资金总量》的调研报告,在10月24日还参加了区政协经科委组织的《武昌区打造“双碳”数字化基础设施,助力碳金融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建议》对口协商活动。

在黄孝武看来,今年10月欧盟碳关税开始过渡实施,国内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武昌区碳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内其他城市碳金融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创新产品不够、场景应用不多、引领示范不强等现象,是武昌区发展碳金融的重要课题。

他认为,武昌区应进一步探索碳金融功能,放大碳金融能级,优化碳金融生态,更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中碳登的优势,把先机变为优势,以空间换时间,以城区经济低碳绿色转型赋能武昌碳金融发展,以城区市民绿色低碳高品质生活促进武昌碳金融发展,以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与创新助力武昌碳金融发展,以多方面融合发展推动武昌碳金融发展。

区政协委员卢纲:

擦亮大成武昌千年品牌

讲好古城故事传美名

“城之源,源于楚国800年;城之根,文武黄鹤楼;城之殇,一代悲情英雄;城之兴,明清以来城建;城之魂,敢为天下先;城之脉,惟楚有材。”12月8日,政协委员卢纲做客方志讲堂,以《武昌古城1800年纵横谈》为题,带领大家穿越了武昌的古往今来,走进武昌1800年的古城史、英雄史、文化史。

今年是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作为武昌区政协三届委员、常委,卢纲充分发挥在文化历史研究方面的专长,牵头撰写了《关于以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为契机,加强武昌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的建议》的提案,被选为2023年重点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认真办理落实,助推了武昌古城形象的提升。

今年,卢纲委员工作室在水果湖街道挂牌成立,多次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卢纲委员系列讲座进街道社区”活动。卢纲的《武昌古城1800年历史纵横谈》还走进了省市区大学、机关和群团讲座,得到了广泛好评。

他也先后应邀参加“武昌古城十景评选”“武昌城市馆大纲研讨”“代表委员话古城 共同缔造新武昌”等活动的策划和评审,被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古城中心聘为“城市形象推广高端智库专家”“武昌古城保护发展智库专家”等。

卢纲透露,明年他将继续发挥专长,为推进武昌古城保护发展、古城新生贡献政协委员的力量。他建议通过“三步走”讲好武昌古城故事,将其打造成闻名中外的网红打卡地、全国全域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一流红色教培基地。

区政协委员黄秋莉:

努力扩大商户朋友圈

缔造南湖最美“烟火气”

今年7月31日,以“南湖聚力惠邻里 共同缔造暖民心”为主题的首届南湖街道邻里惠民节落下帷幕,周边居民对3天的活动反响空前。

作为政协南湖街道联络委主任,在黄秋莉委员看来,这是“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最好的体现。

她结合街道实际,利用自身优势,以“政协协商在一线,南湖委员在身边”为主线,深入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开展相关活动120余次,打造了南湖特色协商品牌。

同时,她积极推动建设协商议事之家、委员工作室、小区云端工作站等协商阵地,推动建设“香樟树下”等特色议事平台,积极完善“周周学、月月谈、季季讲、年年展”等工作机制,促进委员积极、主动履职。

她结合街道实际,积极组织委员下沉走访问需求,通过社区“家长里短议事会”“小区治理月月谈”等议事平台,对接委员服务资源,组织政企社媒校等领域委员开展“家校共育大家谈”“邻里惠民节”“发展研讨会”“招商签约仪式”等“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特色品牌主题活动,借力委员资源推动协商解决需求。

结合政协委员职业特点和资源特长,她引进超过60家企业并确立合作关系,孵化社团开展各类惠民活动,创建“南湖聚力惠邻里 共同缔造暖民心”品牌,助力打造“三圈两线”的商业新布局。引进前包控股有限公司落户南湖,全力打造南湖街道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服务辖区企业、惠及南湖居民。

--> 2023-12-23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7434.html 1 为民服务践初心 建言献策显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