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宁亚飞
“3年前的12月19日,我在这里幸运地完成了肺移植手术,真的特别感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重获自由呼吸。”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肺移植患者,今年30岁的戴先生动情地说。12月16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肺移植患者“移友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Ⅱ科(肺移植中心)病房举行,十多名在这里接受过肺移植手术的“移友”从全国各地赶来“回家”团聚,共庆新生。
重获自由呼吸的“七年之约”
“我们都要有信心,好好生活下去,目标是10年、20年!”活动现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Ⅱ科(肺移植中心)主任林慧庆教授,带来了该院首例肺移植“移友”陈女士对大家的问候。当天,陈女士因在外地未能到场,但她托林慧庆教授将她的祝福带给大家,与他们共祝新生,并勉励病友们要有信心战胜疾病。
2016年12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首次为一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开展非ECMO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拉开了该院肺移植的序幕,为终末期肺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今年60岁的陈女士家住汉阳,自幼因支气管炎家族史,常常一活动就咳痰喘气。40多岁时病情加重,被诊断为肺气肿、慢阻肺。之后的十多年里,她慢慢发展到一活动就憋气、只能卧床吸氧维生的境地。7年前,当她得知肺移植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时,医疗团队一句“相信我们”,压下了她心中的不安,带来了重生的曙光。
7年过去,陈女士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一口气能爬上8楼,看起来也完全不像个病人,早已完全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林慧庆教授表示,随着专业技术不断提高,肺移植团队顺利实施了一系列高难度肺移植手术,移植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带着感恩的心回到“重生地”
今年刚刚30岁的戴先生,此前从事石材加工行业,因工作条件粉尘浓度高,又没做好个人防护,他在23岁时就被确诊为尘肺病,正常呼吸成为他生命中最奢侈的事情。2020年12月底,他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肺移植患者,曾在手术前许下“畅快呼吸、自由生活的新年愿望。”如今,3年过去,回到熟悉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Ⅱ科,见到让自己重获新生的林慧庆教授,戴先生格外感慨。他说:“当时自己觉得‘天都塌了’,是林主任给了我重获新生的‘盼头’,如今,我真的开启了新的生活,生命里也有了阳光。”
“感谢武大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救命,我现在感觉活的每一天都是赚的。”不远千里从东北赶赴武汉、接受了二次肺移植手术的王先生,目前健康状态良好。去年8月底,66岁的辽宁患者王先生,在首次肺移植术后3年,肺功能不幸再次衰竭,人民医院肺移植专家团队力挽狂澜,为其进行了第二次肺移植,这也是湖北首例开展二次肺移植手术。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所有的美好。”林慧庆教授在“移友会”上送出美好祝福。她表示,看到各位“移友”们回归正常生活、自由呼吸并带着感恩的心“回家”,感到由衷欣慰。
“肺”常完美的“移”路有你
在“移友”运动会上,患友们还在病房里,现场学习了“清肺操”,并两两一组,进行了一次欢乐的“夹气球”竞走比赛。加油声和掌声不断响起,大家共同分享着移植后的新生喜悦。
在科普环节,江文洋副教授讲解了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他强调,免疫抑制剂的服用剂量和药物浓度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切不可“攀比”。
“作为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肺移植手术是公认的最难、风险最大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被誉为胸外科技术领域‘皇冠上的宝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部部长、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负责人葛名欢说,肺移植的成功不仅需要器官捐献,更需要医生的精湛技艺,还需要呼吸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全程管理和医护团队的默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