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刘中灿 实习生 张鑫锐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肖春海、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伟,受邀来到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编辑部,结合申报材料和舆情投诉等情况,评选出“2023中国武汉极目金融榜”的最终获奖名单。
奖项设置紧跟金融热点
12月14日上午,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编辑部,“2023中国·武汉极目金融榜”所有参评机构的申报材料以及相关舆情数据已经准备齐全。
肖春海、王伟两位评委迅速进入状态,他们对照奖项申报材料,并结合平时对行业的研究和对各金融机构的了解,同时兼顾到行业舆情事件的影响,提出公正权威意见,最终做出综合研判。
今年极目金融榜设置了两个大奖,分别为“2023年度科技金融创新创优大奖”和“2023年度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大奖”,共有超10家金融机构进行激烈角逐。
肖春海指出,从大奖的设置可以看出,科技金融主题鲜明度进一步增强。评选活动将年终奖项设置与持续跟踪报道相结合,既为公众提供了全面、立体的深度报道,也加强了对金融行业的舆论引导,助推金融行业更精准聚焦“硬科技”普惠型金融服务攻坚克难。此外,对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以系列报道为基础,在年终的奖项设置积极营造了对民营经济的“关注”“关爱”氛围,引导金融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切实落地。
“本次奖项的设置贯彻国家建设金融强国战略,积极引导金融业紧跟国家金融发展与政策形势。”肖春海评价称,奖项类型覆盖面广,全面覆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消费者保护及履行社会责任等各个维度的要求。此外,评选活动精准捕捉热点,主题鲜明,具有面向金融行业的针对性。
评审结合数据与创新亮点
各家金融机构提交的申报材料,是评委们评选的重要依据。以数据作支撑,结合创新亮点,是评委打分的主要原则。
以本次评选中竞争比较激烈的奖项为例,“2023年度绿色金融服务银行”评选的重要依据就是各家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余额。“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360.54亿元,较年初增长322.49亿元,增速31.07%。”肖春海展开极目金融榜的参评特刊,指着申报材料说:“数据就是‘硬实力’,言之有据,才能让读者信服。”
“首家”“唯一”“领先”这些代表金融机构创新突破的评选材料,也是评委们看重的标准之一。
比如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碳减排再贷款余额和增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余额和增量在全省同业领先;中国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在东湖高新区专设湖北第一家科技保险支公司,成功签发软件首版次保险、集成电路流片保险等多个全国或全省首单产品。
2023年,湖北省金融行业加大力度攻坚克难,资源配置持续“下沉”,从保障投入和提高效率两个方面深化了普惠金融。面向中小微企业、工商业群体的需求,金融业加大“应急基金”“无还本续贷”“首贷”等支持力度;面向特定人群,比如养老、新市民等,不断改进细节,提升客户体验;加强乡村振兴、“三农”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拓宽服务面。这些在金融机构积极申报产品类别的奖项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比如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的养老金融产品、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的“铁路e卡通”、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的“科创小企业贷款”、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的“小微客户房抵贷”、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的“投贷联动贷款”、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的“阳光橙安盈1号”、汉口银行的“新市民贷”、阳光人寿湖北分公司“阳光升”终身寿险等。
建议申报材料丰富具体案例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金融事业的人民性、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从本届极目金融榜的评选中,肖春海总结出了湖北金融工作聚焦的三个关键词。
肖春海解释道,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一是贯彻国家战略和金融管理要求,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深入服务实体经济;二是金融行业“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从自身做起,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红线”。金融事业的人民性是全方位资源“下沉”,普惠金融更“普”更“惠”,其次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服务的专业性是面向市场需求深化,同时积极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
两位评委也对来年的极目金融榜评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王伟指出,各金融机构今年申报材料中增加了部分数据指标,但相对占比、增长率等相对指标还是偏少,不便于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此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具体案例还不够丰富。建议鼓励申报内容提供更多维度的相对指标以及具体实例,以更好反映各金融机构服务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
此外,可考虑设置消费金融服务方面的奖项。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以及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传统大宗消费,既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同样也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