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英雄城市拔节“上新”书写奋进答卷

武汉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大江滔滔不尽,大城生生不息。

极目远眺,滚滚长江,一路向东而去,超大城市的兴盛繁华,英雄城市的精神气质,都奔腾在这奋力向前的江水中。

奋力往前冲、踮脚向上跳,是这座城市保持的姿态,生生不息、顽强生长是这座城市不灭的灵魂。

年轮是岁月的痕迹,城市的年轮印刻在大城“上新”的轨迹中。

这一年,英雄城市迸发出蓬勃的向上力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稳中求进。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16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保持平稳、持续恢复向好态势。

当前,武汉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重大项目火热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重大项目建设,成为武汉今年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极目新闻记者深入各大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机械轰鸣、人头攒动的火热场面,感受建设者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的干劲。

12月10日,武汉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武汉东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现场,机械轰鸣一片忙碌,施工人员正按预定程序有序作业,该项目是武汉电网“特高压靠城,超高压进城”关键性工程。

在武汉经开区智能汽车研发和智造产业基地项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紧锣密鼓的建设场面,该项目将建设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及汽车软件科创研发中心、孵化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等。

今年是武汉“项目投资攻坚年”,武汉市年初列出全市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年度投资超460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展示出大武汉更加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提振信心。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性增长,稳健投资增强了武汉全力拼经济的底气,一个个规模体量大、质量结构优、带动效应强的项目,为武汉经济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这些重大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涉及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等多个优势产业领域,展现出武汉发展的强劲韧性与活力。

今年来,武汉坚持把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战场,以投资强市为抓手,凝心聚力、乘势蓄能,全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压舱顶梁作用,形成重大项目滚动推进、梯次接续、有效衔接的生动局面,有力增强城市的发展承载力和辐射力,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稳增长、扩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创中心

10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工程技术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20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这一创举使其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对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全系列机型进行整体充退磁的技术团队。

在这一时间前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批准上市;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揭开黑洞吸积磁场奥秘,相关成果对外发布……

多项科研成果接连涌现,彰显出武汉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今年来,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

围绕科技创新,武汉聚焦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建设集群和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今年以来,以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为目标的武汉新城启动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陆续开工,多个大科学装置落地。

依托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等丰富科教资源,武汉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全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领域先后布局建设多家实验室,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00多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0多家。

奋力迈向新时代内陆开放“前队”

11月15日,阳逻港至越南凯莱港的国际近洋直航航线开通,“华航汉亚6”轮从阳逻港启航,满载货物,经长江,穿东海、南海驶向越南凯莱港,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直航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新发展格局下,武汉积极融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加快完善以阳逻国际港为核心的港口物流设施,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等重点载体项目开工建设,金口、花山、经开港联运效率和辐射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依托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提升带动舵落口、走马岭集聚联动发展;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鄂州机场顺丰货运转运中心正式投运。

今年来,武汉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这是推动武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武汉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力度越来越大,锚定建设铁路客货运“双枢纽”、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标,加速推进沿江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建设,加快形成12方向“超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快建设中部地区枢纽港。

此外,武汉还高水平建设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深层次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努力迈向新时代内陆开放“前队”。

利好政策叠加,作为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越来越多“头回客”慕名而来、“回头客”持续投资,按照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武汉全力迈向文旅强市、文旅名市。

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武汉国际化展会“热度”不断提升,更多的全球行业顶尖资源融入武汉,武汉的城市品牌和影响力,也大步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高标准推进武汉新城和长江新区建设

光谷以东,武汉新城,拔节生长。

长江以北,长江新区,建设正酣。

今年,武汉市提出“支持长江新区加快建设,打造区域重要增长极”“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打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主引擎”。

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龙头城市,诸多国家战略重任叠加下,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新增长极,长江新区、武汉新城令人期待。

11月底,武汉新城光谷科学岛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创新六街道路最后一段路面完成混凝土浇筑。

在长江新区,中交华中科创中心建设正酣,中国铁建华中总部大厦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今年来,武汉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武汉新城、长江新区建设,谋划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和公共设施,吸引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吸引集聚各方力量资源,形成共同推进建设的良好局面。

目前,武汉新城年度十大行动和36项任务清单,正在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今年来,长江新区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示范、对外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资源的聚集配置能力,快速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形成区域重要增长极。

住建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武汉城区总人口达到1080.64万,继续位居超大城市行列,这意味着这座超大城市可以继续聚合更多创新要素,推动人口聚集、产业升级、能级提升。

--> 2023-12-18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6483.html 1 英雄城市拔节“上新”书写奋进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