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

杨丽萍携《孔雀》飞抵江城

不要惧怕质疑而要勇敢面对

杨丽萍在武汉见面会现场 摄影:武汉发布夏俊俊

2022年11月杨丽萍《孔雀》琴台演出现场 摄影:武汉发布夏俊俊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通讯员 周媛媛

在舞台上跳了几十年孔雀舞,担任编舞、总导演的舞剧《孔雀》也连续演出了11年,舞者杨丽萍可能不会料到,有一天,网络上会涌现不少脱离艺术本身的点评,所谓的“质疑”扑面而来……

当然,她的舞蹈人生不会因此有任何退缩,《孔雀》的巡演依然在继续,那些波折或质疑也不会被刻意忽略不提。

12月15日,时隔一年之后杨丽萍再次带着《孔雀》登陆琴台大剧院,这一次,《孔雀》将在3天内于武汉演出4场。15日下午3时,即将于几小时后登台的杨丽萍与剧中主要演员提前与武汉观众见面,对话中面对观众的关爱,杨丽萍提到,那些质疑不会让自己“惧怕”,“美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伤害也是,不用惧怕,要面对。”

“冬”是最适合我去演的一幕

谈《孔雀》

对于武汉观众而言,《孔雀》并不陌生。去年11月,杨丽萍带着《孔雀》为第六届“琴台艺术节”揭幕,当时刚过完64岁生日的她时隔4年后再登江城舞台,剧中时长15分钟的“冬”篇章因为她的旋转她的舞,让所有观众目不转睛。

《孔雀》于2012年首演,以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为脉络,以“孔雀”为主角讲述有关成长、人性、生命与爱的故事。翠绿的春,孔雀精灵在溪边歌唱青春,与爱相遇;酷热的夏,乌鸦从牢笼中逃出,对孔雀的爱让他一度癫狂,孔雀情侣被活活拆散;寥落的秋,男孔雀被乌鸦夺走羽毛,最终在爱侣的怀中死去;冷寂的冬,被困在回忆里的孔雀逐渐老去,经历痛苦涅槃,在神灵的庇佑下终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11年间,《孔雀》成为杨丽萍最重要的作品,也成为观众与杨丽萍的情感连接。15日的见面会上,再度谈起《孔雀》的创作时她提到,《孔雀》表达的是生命,“人生就短短几十年,几十个春夏秋冬,那它就象征着生命的过程——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衰落,冬天死亡。”

意向的贯穿不仅仅在于春夏秋冬的设置,杨丽萍提到,剧中女孔雀象征着最美、最善良、最自然的形象;男孔雀则象征着力量、勇敢、为爱牺牲的形象;剧中的反派“乌鸦”则象征着内心、人格里的黑暗、阴暗面;舞台上不断旋转的“时间”、每到关键时刻总会出现的“神灵”,也分别代表不断流逝的每一天每一秒,以及人们希望得到的力量和帮助。

她说,《孔雀》对自己来说特别有意义,她每次承担出演的段落“冬”,也正好是自己当下这个年龄要面对的,“生命到了尽头,要怎么面对死亡、面对衰老?这也是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的。”在《孔雀》里,“冬”是女孔雀的最后一幕,“我这个年龄正好适合演这一幕,而且恰恰这部舞剧之外也有着‘传承’,我带着青年人,走过春、夏、秋。”

人生难免刮风下雨,最重要的是面对

说“争议”

巡演超过11年,新一波舞者加盟《孔雀》后也演出了快200场,杨丽萍没想到,短视频的时代风浪,在2023年将《孔雀》数度推上风口浪尖。

先是4月有网友截出舞剧片段质疑女孔雀、男孔雀相遇相爱的场景“过于大胆”,后是6月有网友对男舞者的肉色舞蹈衣提出异议,两次质疑的论点一致,都是批判《孔雀》“裸露”“少儿不宜”。但看过舞剧的观众则表示不认同,认为网络声浪“脱离剧情”,也“脱离了艺术情境”。

其实在巡演期间,杨丽萍已不止一次回应过上述争议,15日的武汉,她同样没有回避。面对观众的关切,她先是提到自己“很少看评论”,随后表示,“人的一生肯定有刮风下雨,最重要的就是面对,《孔雀》讲的其实就是内心的成长与坚强——一个人都能面对死亡了,他的内心就会特别强大。”

她也谈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如果在舞台上,时间必须要靠挂一只钟才能表达,那这个就很拙劣,没有创造力。而我们是用肢体来看世界,它不是说教。”

她以《孔雀》凭借不断旋转的舞者来表达时间流逝的设计为比喻,“如果你只看到演员在转,累不累呀?别转了!那他其实是没有理解原来这是时间。看到舞台上的演员演孔雀,会觉得‘好美、好像啊’,但往深了看,你会发现孔雀代表一种精神,一种生命的美好。”

她提到《孔雀》中的“乌鸦”——“我们这个剧里面就有一只乌鸦,‘呱呱呱’地叫,人群里其实也有很多这种人,人云亦云。人有美好,但也有可能会诋毁,会发动战争,不单单是刀枪剑戟的战争,而是内心的暗箭伤人。”她笑一笑说,“伤害无处不在,美好也无处不在,可这就是世界,不用惧怕,要面对。”

据悉,在结束15日晚的演出后,《孔雀》于16日在琴台大剧院再演两场。17日晚,《孔雀》武汉站演出还剩最后一场。

--> 2023-12-17 杨丽萍携《孔雀》飞抵江城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6421.html 1 不要惧怕质疑而要勇敢面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