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恰似白玉斗寒霜

□陈白云

今年有好口福,浙江友人寄来一坛萧山萝卜干。早就听说,萧山萝卜干是有名的地方特产,食之有消炎解毒、生津开胃的作用,且经年不坏,香味不散。揭开坛盖的一瞬,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它们色泽黄亮,宛如玉石。尝一口,脆弹爽口,回味无穷,果然“色、香、甜、脆、鲜”五绝。

萧山萝卜干可以久放,久得让你难以想象。一位作家写道:一坛二十年的萝卜干,如深山隐士,有定力和韧劲,颜色如铁锈,味道入骨却亮堂。捞十个陈年萝卜干,一溜摆在白瓷盘里,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一口一句,唇齿留诗”。而我以为,陈年萝卜干,似古人独抒性灵的浓墨;新鲜萝卜干,如今人不拘格套的淡笔,一个清贫高古,一个格调不低。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箱”“上床萝卜下床姜,一年四季不用药”……萝卜在民间素有“小人参”之誉。世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中就收录了白萝卜,当时名为“莱菔”。之后,宋代人更将食用萝卜视为长寿、养生的秘诀之一。元末明初,一个叫贾铭的人,活了105岁。朱元璋问他长寿秘诀,他回答:“要在饮食。”并将自己撰写的《饮食须知》呈上,书中各食材末尾均附一句:不可多食!唯独在胡萝卜一条后面写:有益无损,宜食。后来,李时珍编《本草纲目》,在论述胡萝卜功效时,直接采用了贾铭之说。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证明,萝卜含丰富的维C、糖化酶和叶酸,食后可洁净血液,降低胆固醇。此外,萝卜干还具有祛油腻、疏肝理气等功效。特别是白萝卜,最能消食通气。乡下有位亲戚,接连几天胃胀气,吃药不见好,难受得不行。身为老中医的祖父,让他生吃了几个白萝卜,一下就好了。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

老家人也腌制萝卜干,用的是青白水萝卜、穿心红萝卜。那萝卜乒乓球大小,水分足,空口生吃,脆嫩清甜。有时候,家人在菜园子干活,想吃萝卜了,不用找刀子,直接往锄头上一磕,手一掰就能吃。切成薄片,用蒜苗炒或用排骨炖,属上等佳肴。如晒成萝卜干,做下饭菜,也是极开胃的。自从调进荆州城后,我就再没吃过老家的萝卜。如今吃几口萧山萝卜干,却生出一些感慨,发现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美味。

此后,我探访了十几座城市、一百多个村庄。各地的萝卜,也都各有千秋。

北京有一种“心里美”萝卜,皮青肉红,煞是好看。用手指头一弹,当当响;一刀切下去,咔嚓脆。旧时北京人有两种吃法,一是切丝拌白糖和水醋,乃“糖拌萝卜丝”;另一种也切丝,加豆酱和香油拌匀,名曰“酱拌萝卜丝”,都是下酒下饭的好菜。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曾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描绘:“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烛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吃起来怎样?吴其浚赞曰:“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寥寥几句,生动可感,诗意盎然,可见其对心里美萝卜的情之深、爱之切。

我们湖北,各地都有小酱萝卜,佐粥甚佳。四川人喜辣,做的炝拌萝卜皮,清脆爽口,辣得过瘾;在北宋“三苏”的故乡——中国泡菜之乡眉山市东坡区,什么萝卜都可以泡,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样样脆生,色泽鲜亮,可口宜人。广州人、苏州人、上海人喜清淡,做的萝卜丝饼色泽淡黄,酥脆鲜香,极妙。在湖南澧县梦溪镇,每走上一段路,就会遇见一个卖泡萝卜的摊子。

说到萝卜,想到“东坡羹”。苏轼在《东坡羹颂》描述了这道菜的做法:“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东坡被贬多次,但他超然豁达,笑对人生。每到一地,他都勤于躬耕,精于种菜,种菜必种萝卜。有诗为证: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此诗回忆了他少年贫寒时,煮花蔓菁的乐趣,可惜“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乡情依旧乡味不再;后段则写其贬谪生活,虽艰难,但自得其乐,哪怕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的芒鞋短褂,“日炙风吹面如墨”,也要研究美食,把窘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在制作“东坡羹”时,用大萝卜来替代家乡的花蔓菁,新鲜美味,不屑大鱼大肉。

“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熟登甘似芋,生荐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直品题。故园长尺许,青叶更堪齑。”萝卜味长,“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萝卜节坚,秉暑凌霜,无畏风雪;萝卜德高,朴素中正,一清二白……

--> 2023-12-14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5949.html 1 恰似白玉斗寒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