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智能筑塔机上阵

双柳长江大桥快速“长个”

南北主塔隔江相望

智能筑塔机内部,工人在调整液压举升装置

直径为85米,深46米的北锚碇基坑

工人在锚碇基坑内浇筑混凝土

主塔施工电梯操作手每天看着主塔“长高”

□图/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隋业辉 许豹

12月7日,初冬时节,江水澄清,暖阳高照.在长江北侧的双柳长江大桥主墩施工现场,两座“高塔”比肩而立,现场轰鸣声不断。技术员轻轻按下操作键,约5层楼高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缓慢向上爬升,仅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一次6米“登高”;施工平台上,一片片排布匀称、焊点密实的钢筋网片被吊入“钢筋部品胎架”中,工人仅需1到2天就完成一节塔柱“骨架”的拼装……

该大桥由中交二航局负责建造,是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大桥主跨1430米、宽50.5米,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公里,目前,大桥处于加速建设期。

“要雕筑出艺术精品,就要有一把锋利的‘刻刀’,我们的‘刻刀’就是智能建造。”二航局双柳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陈诚表示。助力大桥主墩”长高”的,是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该设备集钢筋部品调位、自动浇筑、自动振捣、独立智能养护系统和集成控制于一体,同时兼具塔柱施工的大量步骤,实现了桥梁主塔工厂化、智能化、装配化施工,让塔柱施工变成了“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与安全性。项目还开发了混凝土布料振捣一体机,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自动识别布料和振捣点位,融合机电液控制技术,实现了混凝土浇筑过程可视、可控,显著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为了将打造精品的理念贯彻到底,项目团队引进了二航局技术中心研发的“钢筋网片柔性生产线”;形成了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云平台,对施工现场实施监测,强化人机料配合;运用数字建造技术,让施工过程数字化、可视化。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是规划中武汉新港高速(新洲至华容)跨越长江的过江通道,项目起于武汉市新洲区S111汉新线,终点与S31黄鄂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约35公里。

--> 2023-12-12 智能筑塔机上阵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5588.html 1 双柳长江大桥快速“长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