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你知道吗?“千钧一发”“雷厉风行”“踔厉风发”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均出自韩愈的文章。
韩愈是后人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首。近日,讲述韩愈传奇人生的节目登上CCTV-1。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在CCTV-1和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开播,首期节目播出韩愈的故事,大屏触达观众5378万人次,位居当天全国上星频道综艺节目第一位,全网累计触达受众超7亿人次,视频播放总量突破3亿次。12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武大陈文新教授,解读韩愈其人其文。
身世坎坷,由长嫂带大
据《宗师列传》介绍,韩愈的身世可谓坎坷,自小父兄早逝,由长嫂郑夫人带大。
要了解韩愈其人其文,文学史家李长之(1910-1978)所著的《韩愈》也是一个很好的读本,其对韩愈身世有详尽的记载——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当过好些地方的县令,也是一位干才。大诗人李白曾经为韩仲卿写过一篇《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是他在武昌做县令去职时所作。很不幸,韩愈三岁就成了孤儿,由兄嫂照料,后来哥哥也死了,由长嫂郑氏单独负担起教养韩愈的全责。后来韩愈写作有流传后世的《祭郑夫人文》,感念其恩。
幼时与韩愈一同居住的,还有他那有名的《祭十二郎文》的主角,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仲卿有四个儿子,韩愈的三个哥哥都死了,韩愈是唯一活着的儿子,十二郎是韩仲卿唯一活着的孙子。后来十二郎又在壮年之时死了,对韩愈的打击很大。
考中进士,数次自荐“找工作”
作为读书人,韩愈要通过考试走上仕途。他一共考了四次,25岁才考中进士。考中进士相当于考上大学,而要进入仕途还要考公务员。韩愈在考取进士的第二年,就又应考了吏部的“博学宏辞”科,但屡次考试都不顺利。
考不上的韩愈怎么办?韩愈的想法很直接,认为国家需要人才,士人需要位置。韩愈多次写《上宰相书》自荐,希望得到一官半职,施展抱负,都石沉大海。后来,他还非常激愤地提出,周公还那样虚心求才,你们为什么拒而不纳?难道国家已经到了不需要人才的时候吗?“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韩愈在长安求仕无果之后,为了生计,去徐州、汴州做了节度使的推官。但看到流民遍野,深感时势之伤,遂又立志回到长安,以复明孔道,韩愈在35岁任监察御史时,因为弹劾京兆尹李实被贬阳山。阳山归来,任国子博士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教授。韩愈最想做的,是让孔道传于天下。公元819年,韩愈因为写作《谏佛骨表》针砭时弊,而再次被贬,贬为潮州刺史。
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韩愈这个人,非常有自信,而且坚韧,敢作敢为。谏迎佛骨就是他的壮举之一。凤翔扶风县(今属陕西宝鸡)法门寺佛塔内,据说藏有释迦牟尼舍利,每三十年开一次塔,开塔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年)正值开塔之年,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表加以谏阻,他在文中不容置辩的口气,触怒了宪宗。
韩愈还写过一篇《师说》,所谓“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童子之师”,而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导师,所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谁是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谁就是全社会的精神领袖!这种以导师自命的派头显然触怒了当时的社会舆论,招来很多骂声。但韩愈并不退缩,他把才学之士聚集在自己身边,给他们提供指导,为他们扩大声名,也不时提供资助。
韩愈还在潮州办学,传播孔道,开启民智。至今,潮州人仍因此纪念韩愈。
中国古代创造成语最多的一位文人
韩愈是后人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章,如《师说》《马说》《祭柳子厚文》《祭十二郎文》《进学解》《原道》《原性》等等。
据《宗师列传》节目主持人撒贝宁介绍,韩愈创造的成语多达331个,很多成语到了今天使用频率仍然非常高,是古代创造成语最多的一位文人。比如“千钧一发”“雷厉风行”“踔厉风发”“异曲同工”“幡然醒悟”“屈指可数”“悲天悯人”等等。文化学者蒙曼说,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踔厉风发”,就来源于韩愈形容青年时期的柳宗元,说他“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韩愈的文章对中国古文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陈文新教授说,南北朝的文坛风气,是把“性情”和“声色”分开,韩愈和柳宗元的古文,是把“性情”和“声色”合一,让文学进入社会人生,让社会人生进入文学。
陈文新说,韩愈经常以轻蔑的口气谈论六朝骈文和骈文作者,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他的目标,是努力写出可与六朝骈文一较高下的美文。齐梁骈文以“情文”“形文”“声文”为主体,说理叙事及其所承载的“道”是被忽略的;韩愈另辟蹊径,于是转向说理叙事的文体,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将“情文”“形文”“声文”融入“说理”“叙事”的古文,从而接续和取代了骈文。说韩愈重道轻文,只讲“文以载道”,不讲辞章之美,是一大误会。他留存下来的文章,约三百篇,包括论说杂文、书牍赠序、碑志祭文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