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实习生 牟梓苓霄
少年时代,在老家仙桃汉江边“挑提”,清澈的汉江汇入了长江,长江东流一段就到了武汉市青山区,湖北鑫正扬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进波说,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从此与青山结缘。
大江大河曲折蜿蜒,人生也非平直向前,时代给人以机遇,也给人以挑战,在一次次转型当中,刘进波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说:“每当前路难行时,转个弯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青山区正在转型,他愿咬定青山不放松,愿做青山的一根绿竹,让她更青、更美。”
和青山的缘分源自汉江
1978年,刘进波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他家有四个孩子。父亲是个泥瓦匠,全家开支仅靠父亲勉力支撑。
在刘进波16岁那年,父亲做生意赔了钱,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是刘进波也没有受到格外的优待。当年,二哥刚考入大学,他又要升高中,家里没法保证两个孩子的学费,究竟谁能继续读书?父母也陷入两难。
“哥哥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刘进波说,虽然哥哥要将读书的机会让给他,他还是让哥哥圆了大学梦。辍学两个月后,经父亲朋友介绍,他干起“挑堤”这份活。说到这里,刘进波语速缓了下来,“我和青山的缘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因为要承担家庭的开销,年少的刘进波在汉江大堤上挑沙土。肩上挑着两个沉甸甸的竹筐,身旁就是静静流淌的汉江。“这江水,要流到哪里去?”从一位老工友的口中,他第一次听到“青山”这个地名,“汉江顺流而下汇入长江,大堤里的钢筋都是从长江边青山武钢运过来的。”年少的他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有机会就去武汉闯一闯。
在堤上挑了两个多月的土后,刘进波随家人来到了武汉,来到了青山区红钢城。回忆起那段日子,刘进波仍记忆犹新,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靠卖菜谋生。
每天凌晨四点,刘进波就要起床,骑着自行车到20公里以外的批发市场进货,再踩着自行车将两三百斤的菜运回红钢城菜场售卖。他说,当年自己骑的自行车钢圈要粗一轮,换的是板车轮子的钢圈,不然菜会把车子压垮。
“每天起得又早,干的活又累,当时又在长身体,每天吃热干面和馒头是最抗饿的,热干面那个时候1.5元一碗,但也不是能天天吃,为了省钱。”谈起这些往事,刘进波的脸上始终笑着,对他而言,那段吃苦的日子,是人生的一份财富。
抓住时代机遇不断转型
肯吃苦,头脑又活络,虽然在一众菜贩里刘进波年龄最小,但他的菜总是比其他人卖得好。
虽然当时年纪小,不大懂怎么做生意,但他总是会思考总结,每天刘进波会根据当天的售卖情况,去琢磨第二天“人们可能更想吃什么?”
慢慢地,刘进波的摊点生意越来越好,自行车已经“驮不动”他的菜,不时会“请车子”帮助运菜。开车比骑车好多了,不怕风吹雨打,这时,刘进波萌生了自己买辆车跑运输的想法。
1999年,刘进波考取了驾照,开始尝试转型。卖菜之余,他会利用中午与晚上的时间运钢材。靠着勤扒苦做,慢慢有了点积累,车也从只能拖1吨货的“跃进小金宝”换成了10米长的大货车。靠着守规矩、讲信誉,新客户变成老客户,老客户再给他介绍新客户,渐渐地,刘进波在青山站稳了脚跟,正扬运输公司应运而生,主要承接钢材市场的钢材运输业务。后来,随着自己对钢材市场的不断了解,他又从跑运输转向经营各类钢材,成了一位“钢老板”。
时间来到了2016年,武钢先后关停、拆除了炼铁厂2号高炉、二炼钢厂3号转炉和7号、8 号焦炉。青山在转型发展,自己的企业也要转型。2017年,刘进波成立湖北鑫正扬建设有限公司,从事各类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市政工程、广告宣传制作及会议会展服务等。公司参与完成了汉阳钢厂琴台市场搬迁改造工程、中交二航军运会保障路线靓化工程、青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市区重点项目。
2017年,他带领创办的位于青山区工人村青和居社区的“微创谷”孵化器,为工人村工人下岗再创业,以及吸引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武汉青图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做信息系统集成和地理测绘服务的公司,自2020年入驻以来,在园区的培育辅导下,于2021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刘进波说,人生如同一场远行,走着走着难免会遇到高山河谷。前路难行时拐个弯,也许,前方又是另一番风景。
生活中是个热心快肠的人
在青山办企业这么多年来,刘进波收获了不少荣誉,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证书中间还有一个“青山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红本本。
原来,2015年5月的一天,刘进波开车外出办事,在中北路上发现有人在殴打一名环卫工,这名环卫工人50多岁了。当时并没有多想,刘进波将车停好并下车制止。经过多次交涉,在刘进波和警方的共同努力下,打人者终于进行了相应赔偿。事后,刘进波又专门到武昌找到被打的环卫工,并自掏腰包为他购买营养品,送去慰问金。在了解到环卫工日常工作的不易后,刘进波又主动联系其他企业家,组织进行相关慰问活动,为环卫工送上慰问品。
不仅见义勇为,刘进波还热心公益。“我是吃过读不起书的苦的,后来事业步入正轨虽也研学进修过,但依然错过了大学时光。”刘进波说:“现在,我也想争取为年轻人做点什么。”
从汉江边走出来,家乡的一条河,不管人走到哪里,你的根都在那里。从2014年开始,刘进波在母校仙桃市西流河中学成立了“刘进波助学基金”,每年资助10名至20名贫困生,并承诺将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一直资助到大学。2014年,刘进波在青山区慈善会成立了全区首个个人助学基金—“刘进波助学基金”,十年间,捐款额达50余万元,用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少年时期初到青山,到在青山创业、结婚生子……几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在青山度过,青山已然成为刘进波的第二故乡。刘进波说:“年轻时我在青山创业,感谢青山这片包容的土地,给了像我一样数十万外地人同样的发展机遇。青山在努力转型,我愿做青山的一根绿竹,让她更青、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