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高群书说《刀尖》 和《风声》不一样

图片来源:电影方公开资料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五年,其中艰难,无法与人说。”电影《刀尖》上映前,导演高群书曾在微博写下这句话,有委屈,亦有释然。历经5年“磨刀”,由高群书执导,张译、黄志忠、郎月婷、沙溢等人主演的谍战题材电影《刀尖》终于在11月24日全国公映,于大银幕上揭开尘封的传奇特工档案。在电影接受全国观众审片时,导演高群书也通过片方接受全国媒体采访,分享他心里那些“无法与人说”的艰难。

内心高兴又忐忑

高群书,一位拍出了《征服》《命案十三宗》《风声》《千钧一发》等一批豆瓣高分影视剧的宝藏导演,《刀尖》是他继2012年的《神探亨特张》后,近十年来最看重的电影作品。

在《刀尖》的前期宣传中,多位主创都分享了“5年磨一刀”的幕后故事,但在高群书的日历里,这部作品已经陪伴他10年了。

高群书在采访中透露,从他最初看到作家麦家的同名小说《刀尖》,到将其改编为成熟的电影剧本,再到后来的拍摄、制作,直至2023年上映,整个过程差不多是10年。

“终于上映了,我一方面很高兴,另一方面真的还是很忐忑的。”高群书坦言,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很好,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更容易收获高票房的是情绪电影、话题电影,谍战片还能不能得到观众认可?他自己心里没底。“很多人说谍战片的天花板是2亿票房,但好在这两年出现了两部我认为还不错的谍战电影,一部是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一部是程耳导演的《无名》。”高群书提及的这两部电影,都轻松突破了所谓“2亿票房天花板”,这也让他稍微宽了心,“但我们这个电影会是什么结果,我确实是心里没底。”

自称超越不了《风声》

《刀尖》是高群书导演继《风声》之后,再次将麦家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据高群书回忆,大概在10年前,他在机场无意中买了一本《刀尖》,看完就给作家麦家打了电话,二人很快就确定了要把这本小说拍成电影。

在将小说改编成剧本的过程中,高群书一直在和团队强调,《刀尖》要和《风声》不一样,包括后来拍摄、剪辑时,他都尽力回避被《风声》影响,“《风声》确实是个经典,我自己也超越不了。怎么才能跟《风声》不一样?可能要有大量的写意化、诗化的东西,用别样的风景、别样的人生、别样的心绪,去讲那个年代那么残酷、那么冷酷,讲述一个有关生存的故事。”

高群书想把《刀尖》的故事拍给更多人看,“让大家去看看,在那个年代,一群不甘受辱,有理想、有文化的人,如何在那种环境下去诛杀敌人、诛杀侵略者,然后保存自己的实力,用尽各种方式活下去。”

张译终成“顶流”

《刀尖》此前举办首映礼时,作家麦家豁达地说道,虽然这部电影让大家等了5年,但这5年里,他们等到了很优秀的投资人,也等到了男主角张译一路成长为“顶流”。

确实,在《刀尖》筹拍的那个时间点,张译在中国影视圈的状态远不及当下的如日中天。高群书会选择张译做男主角,也是因为当时刚好跟他合作完电视剧《国家行动》,被他的业务能力打动,“黄志忠和张译是我们《国家行动》的两个主演,他们演得非常好,大家合作得也非常好。我找演员合作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我要能看到这个人的上升空间,看到他的潜力;第二,这个人的人品得好、三观得正;第三,就是大家要配合得好。”

高群书并没有选择某一个细节来分析张译的“好”,而是全方位地予以盛赞,“我更多看重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看中他某一场戏,‘人’就是指他的修养、他的三观、他各方面的东西。”让高群书印象深刻的是,张译在片场并没有太多的行为和动作,“但是他这个人往这一站,他就是这个人物。”

从拍到剪都很难

陪伴了自己10年的作品,终于与观众相见了,此时再回望当年的拍摄过程,高群书总结了三个难。

首先就是剧本改编难,高群书和团队用了5年时间,才确定了角度和主题,将《刀尖》从小说变成了电影剧本,而接下来的拍摄同样不容易。

“江南的冬天很阴冷,是无处可藏、钻心刺骨的那种冷。我们就在帐篷里边用炭盆取暖,炭盆特别好用,但是带来了煤气,所以后来整个帐篷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问:为什么都跑了?他们说:你没闻到吗?有煤气啊!”高群书还透露,在拍摄一场郎月婷的重头戏时,他收工后忽然觉得脑子“转不动了”,仿佛失忆了一样,他后来才回过了神,觉得自己应该是轻度煤气中毒了。

到了影片剪辑阶段,高群书发现删掉的素材都足够再拍一部电影了,等粗剪版出来后,他邀请了很多年轻观众来审片,却发现很多年轻人说看不懂其中的政治细节,他们立刻调整了剪辑思路,也就是目前的公映版,“这个片子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只要能往前走,就是不容易,我也相信一定能走过去。”

--> 2023-11-26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3324.html 1 高群书说《刀尖》 和《风声》不一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