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

“心理学科普达人”姜振宇谈青春期

每个叛逆的孩子 都只是想长大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儿童心理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微反应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振宇,出版新书《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聚焦孩子的青春期。

许多人认识姜振宇,是在《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节目中。作为心理学科普达人,姜振宇出版了《微反应》《微表情》《掌控者》等多部畅销书。

近日,受长江文艺出版社之邀,姜振宇接受媒体的采访,畅聊青少年成长的那些事,以及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极目新闻记者发现,姜振宇并没有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成长,由此而推演出家长该如何调整心态和认知,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很多观点具有启发性。

家长为什么会觉得孩子变了呢

家长的期待值没有随着孩子一同生长

问: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开始叛逆了呢?

姜振宇:家长为什么会觉得孩子变了呢?是因为家长的期待值没有随着孩子一同生长。家长期待他们还是像原来十岁以前那种宝宝一样,得对我有顺从,有依赖,有百依百顺,讲话的时候还得有撒娇的语气。结果,孩子突然之间不打算理我了,或者观点跟我不一样,没说两句就不耐烦了,还经常给我轻蔑的眼神儿。凭什么?难道我都白养你了吗?我怎么惹着你了?这就是家长大多数的心态。

我写《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家长,别拿这个事儿当太大的事儿,至少别往坏的方向想。孩子并不是因为学坏了或者不爱你了,才表现出那么多的变化。是他的脑子突然之间长大了,里边爱你的地方还留着,但是更多的地方用来处理新的信息,所以才会看起来有点冷漠了。如果你一旦接受了这个科学的结论,就会感到内心当中有一点点小雀跃,甚至是有一些新的期待。这小子就是因为学了多的东西,脑子反应快了,关注度在外面了,所以对我才会变淡了。行,那我就用崭新的姿态来接受你这个崭新的小孩。家长把定位一调,亲子关系从宝宝级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一个半熟的青少年所应有的亲子关系,就健康很多,这是本质的差别。

孩子怎么开始爱照镜子了

是青春期正常的身体和心理反应

问:认识孩子的青春期,哪些是误区?

姜振宇:其实书里面写了非常多的例子。比如说,孩子开始爱照镜子了。进入青春期之后,因为他的自我意识突然提升了,就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表打扮以及言谈举止的风格。其实,爱照镜子,不是坏事,而且发生在绝大多数孩子身上,这个阶段会持续两到三年。

在青春期,少年的心里面有一个特别的心理特征,叫做“假想观众”。他们会认为全班的同学都在看我,如果我头上有一根毛儿是竖着的,完了,我太丢人了,他们肯定都会笑话我的。如果我衣服上面有一些褶皱或者我穿的鞋太土气,那么我也会成为笑柄。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所以他们才会高度在意,这是心智发育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

你也会发现你家小孩,突然之间鼻子变挺了,突然之间脸变得有棱角了,突然之间眼睛变大了,双眼皮儿出来了,都是这个阶段特别的发育速度导致的。假设一下,你自己的脸突然变长了,或者变圆了?你是不是得吓一跳,也得端详半天?所以孩子们照镜子这件事儿,家长千万不要以为是异端,不要以为是道德堕落了,而是要积极参与,跟着一块儿关心,孩子的心里会觉得非常的温暖。

如何面对与孩子的各种冲突

保底线,允许试错,参与式引导

问:如果说已经和孩子有过冲突,家长还有什么挽救的办法呢?

姜振宇:我把所有孩子成长里的事分成三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最最重要的,就是保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呢?人格健康,行为正确。如果是涉及违法犯罪,伤害别人,违反校规校纪,这种明显是大是大非,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并且说明原因。就算孩子不理解,也需要动用家长的身份和权威,去给出清晰的指令,这样做就是错的,下次不允许了!

更多的冲突在第二类,没有犯规,没有违法,没有进行大是大非的选择,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可有可无、可进可退可避的事儿。有的家长会比较焦虑地说,孩子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会不会变坏,会不会做错,会不会吃亏?然后想要去指点一二。你会发现,青春期的小朋友没有那么听话了。你只要一管他,他就天然地进行排斥,这也是因为他大脑发达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少说就少说,让他自己试错就试错。早点儿受到这种试错的训练,比将来18岁以后独立去社会上受那些真实的教训要好很多。

第三类冲突,通常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说,家长想让孩子去体育锻炼,可他就想要玩游戏。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能完全去否定手机,站在他的对立面。你要跟他一起参与,哪怕你忍着脾气,心里各种不乐意,陪他一起玩,让他觉得你是自己人。这个时候开始把你的好东西带入进来,你可以说,要不然咱们出去打会儿篮球,或者咱们尝试用木剑来比拼一下,看谁更厉害。只要你想办法让孩子能够接触一下,体会一下,他那个聪明的脑子,自己就打开了,而且充满对抗的竞技性的运动天然对人类有诱惑。

家长如果认为,我对,你错,我说了,你就得听,一定会带来摩擦的。为什么?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半熟的脑子,是一个自以为很强大的青春期青少年。他没有那么理性,你要用智慧来带他摸索。

孩子将来如何走向社会

高宜人性的人一定比低宜人性的人更受欢迎

问:有一个说法,“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你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姜振宇:我一定程度上是认同这句话的,但不至于有这么严重。经过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影响,会比较深重,但不至于一辈子。如果你愿意积极向上,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来调整的话,几年时间可以摆脱掉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必须要承认一个客观事实,在青春期教养中形成的人格,是很难调的。

心理学有五大人格之说,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外向性。我认为,宜人性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和能力。比如,哪怕父母之间吵架了,父母跟儿子跟女儿吵架了,但仍能感受到对方的痛苦和难过,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盼着对方好的这种能力,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学会。将来走向社会,高宜人性的人一定比低宜人性的人更受欢迎,能实现更好的社会价值。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养,我想要总结给家长几句话,凡是有利于孩子情绪稳定的,凡是有利于孩子头脑开放的,凡是有利于孩子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一律对。凡是能够让孩子学习高宜人性,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照顾别人感受的,都对;反过来讲,凡是用剧烈的情绪来处理问题的,把孩子逼着不讲理了,只能通过嚎叫、哭喊、歇斯底里,才可能平息事态的,一定错。凡是固执己见,不肯听别人的观点,不肯打开,不按多个解决方案,只按照一个方案来的,这种封闭的思维,一定错。

--> 2023-11-25 “心理学科普达人”姜振宇谈青春期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3299.html 1 每个叛逆的孩子 都只是想长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