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扬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认知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感知、思考、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做吊装行业也应如此。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和行业市场不断变化,我们要积极主动提高对吊装行业环境和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研判力,及时总结行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抓紧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化解各种风险,长久立足下去。”11月13日,湖北省吊装行业协会会长、武汉高峰吊装设备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庆九与极目新闻记者侃侃而谈,回忆当初创业打拼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畅想着他对青山区吊装行业未来的期许。
借钱创业开起巴士 攒下人生第一桶金
今年54岁的高庆九,20岁就进入社会工作打拼,做过销售员,当过市场部经理,还开过巴士、跑过运输。如今,虽已创业成功多年,但他从未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他坦言,忆苦才能思甜,时时忆苦才能认清自我、不忘初心。
曾经从事过的行业里,高庆九对开巴士的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大概是1996年,我和家人借钱买了一辆巴士来运营,线路是从青山到阳逻。”高庆九回忆,“那时候真是累啊!凌晨3点不到就出门,到巴士停车场排队,去得晚了,可能就要少跑一趟,少赚不少钱。”
曾与高庆九一起开巴士的邵志涛补充道:“不仅每天要早出晚归,有时候还得争一争,不然被别人插队。当年青山到阳逻客流量太少,我们一天大概跑三四个来回,票价2元一个人,一天可以挣100多元。晚上回家人都累趴了,吃点东西赶紧睡觉,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排队呢。”
这次创业,高庆九和邵志涛没赚到什么钱。后来,他们换了一条主城区的线路,才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段跑巴士的经历,既为我们后期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每当事业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就想着,不能辜负了当年辛苦的摸爬滚打,所以都能一路挺过来。”
赶上国家发展机遇 成为吊装行业翘楚
2009年,高庆九成立武汉高峰吊装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主营工程机械和吊装设备租赁。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逐渐从名不见经传,成为湖北省吊装行业翘楚,先后与中建三局、科工集团、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合作,在冶金、化工、电力、市政工程、矿山、道路桥梁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2021年,高庆九成为湖北省吊装行业协会会长。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生产工作中,我坚持安全第一;在人员管理培训上,我秉持开拓创新。”高庆九介绍。目前,他的公司有员工160余人,其中行业内高、精、尖管理和技术人才35人。
与人才配套的,是公司拥有25吨至750吨的各型号汽车式起重机械80余台、随车吊18台、14米至43米的高空平台作业车57台、150吨至400吨的履带吊5台、运输货车20台等,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对于这些成绩,高庆九十分谦逊:“我们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与青山区的发展密不可分。我时常和身边的人说,我们是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候,是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正是借着这股巨大的能量,我们这些小人物才能够创业成功。”
抢救600吨鱼雷罐 挽回损失数百万元
谈及在吊装行业摸爬滚打10余年的经历,高庆九讲起2022年9月的一次鱼雷罐脱轨抢险过程。
高庆九介绍,公司走上正轨后,和武钢的合作日益增多,承接了武钢常规检修任务和临时抢修业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鱼雷罐抢险。
鱼雷罐全称“鱼雷式铁水罐”。它是一种盛运铁水设备,在国内外钢铁企业中普遍采用。在一定的防护条件下,鱼雷罐可将铁水运送到数公里外的地方,不仅运输量大,还能较好地维持铁水的温度。由于鱼雷罐重达100吨以上,所以大多通过厂内轨道运输。而一旦出现脱轨事故,又没能及时处理好,罐中铁水就会凝固,导致鱼雷罐和整车铁水作废,经济损失极大。
“当时我们接到通知,立刻率领抢险团队赶到现场,发现鱼雷罐运输车脱轨,车体倾斜,临时支撑装置也有些撑不住了。”高庆九说,其实鱼雷罐脱轨抢险处置过程并不复杂,只要把它吊起来扶正即可,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次我们遇到的是个‘大块头’,鱼雷罐重300吨,内部铁水重280吨,加上一些配件,整体重量接近600吨。我们出动了2台吊装设备,一台750吨,一台650吨,采用双机抬吊法处置。”
鱼雷罐被吊起并临时固定后,高庆九等人发现,铁轨损坏,无法再用。于是他们紧急调来轨道材料,拆除旧轨,铺设新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为了保住罐内铁水,抢险团队轮番上阵。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鱼雷罐终于进入新轨,及时被送到下一加工点。
“整个抢险作业没有超过24小时。据我了解,这是武钢内部鱼雷罐险情吨位最大的一次,也是险情处置最快的一次。关键是保住了里面的铁水,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经此一战,我们在行业内算是树立了标杆。”高庆九自豪地说。
担任行业协会会长 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谈及吊装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高庆九豁达中带着一丝忧虑:“说老实话,如果只是为我个人打拼,我可能早就不干了。以前我要为公司全体员工考虑,做了省吊装行业协会会长后,我更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考虑。”
高庆九向记者介绍起行业面对的困境:“吊装行业大多是为其他行业提供吊装设备租赁服务,如今不少行业发展放缓,吊装行业也受到较大冲击。”
如何带领行业走出寒冬?高庆九表示:“有很多业内朋友向我吐苦水,说现在钱太难赚,快要做不下去了。我跟他们说,不是现在的钱难赚,而是以前的钱太好赚。面对时代进步、科技创新,以及国内、国际新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改变20年来的传统思想,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担任省吊装行业协会会长两年,高庆九说,他做得最多的工作是沟通协调。“我一方面走访调研会员企业,收集会员诉求;另一方面是积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反映企业诉求。我最大的作用就是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和会员交流服务平台。我希望帮助行业企业共同发展,不负肩头的新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