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

助学金评定标准应更加客观公正

近日,有网友在中山大学贴吧发帖称,该校一名获助学金的特困学生用的是苹果系列“四件套”,而且还买了价值1517元的演唱会门票。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回应称,该学生的认定符合相关规定。但因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行为,决定终止其助学金发放。(据极目新闻、央视网)

助学金风波已不是第一次。就在一周前,天津某高校学生实名举报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公,引发广大网友的密切关注。而后,其所在高校公布调查结果,表示不存在有关情况。

笔者注意到,两次助学金事件,校方虽然都进行了回应,但舆论风向并未随之扭转。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助学金发放标准是否客观?评定流程是否公开透明?助学金是否提供给了最需要它的学生?

《202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国家助学金资助高校学生1221.42万人次,金额467.4亿元。可见国家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下了大手笔。作为高校,有责任重新审视贫困生的认定问题,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可量化的执行标准,实现助学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将“假贫困生”排除在外。

排除“伪贫困”,需准确认定贫困程度。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有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两种方式。由于录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很难现场对学生提交的信息一一核实,学生在校期间是否生活简朴,就成了助学金发放的重要参考。各地高校对此进行了不少探索。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主开发大数据平台,把学生在食堂一卡通消费情况作为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参考依据之一。这一方式不仅在资助公平和学生尊严之间找到了平衡,也杜绝了资助金变成“人情奖”“人缘奖”情况。提高贫困生认定精准度,不妨从大数据分析入手,让数据说话,在程序中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

排除“伪贫困”,还需抬高违规成本。对于学生提交的家庭信息,高校需加大与各地相关部门的核实,同时应建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即对于弄虚作假、冒充贫困的学生,要有明确的举报及惩罚机制,避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处置方式,打消部分非贫困生“申请不上就算,能申请得上就赚了”想法。

总之,在对贫困生进行帮扶这条路上,绝不能马马虎虎地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更不能将助学金当成“人情福利”。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将助学金发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

--> 2023-11-20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2284.html 1 助学金评定标准应更加客观公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