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李晓琴 通讯员武建)11月1日以来,第七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其中首次特别策划的海绵城市建设展,将武汉在海绵城市建设十年实践中的累累硕果,以展板、视频、模型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引来不少业内人士和老百姓的点赞。
十年实践,步履铿锵。从概念到试点再到系统化全域推进,不断优化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水安全,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武汉样板”。
过去,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的武汉,“优于水”的同时也“忧于水”。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这为武汉解决自身水问题,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新的治水思路。
同年开建的武汉园博园,正是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起点。在探索与实践中,园博园贯彻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将水景观与海绵措施完美结合,构建完备的水净化、水循环、水利用体系,不仅可留住近七成雨水,还能抵御“50年一遇”级别的暴雨。
这块弹性十足的巨大海绵,随着2015年园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海绵城市建设的“武汉经验”蜚声全国。也正是这一年,武汉市成为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武汉市按照“集中示范、分区试点、全市推进”的思路,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以汇水分区为单元,集中成片向全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武汉市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站介绍,推进过程中,武汉构建了一套全市“一盘棋”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完善了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海绵城市规划及设计审查机制,并探索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机制,涌现出青山江滩、钢城二中等一批“海绵”代表项目,被编入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将“武汉经验”列入全国推广模式。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进入“十四五”,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从无到有”转变成了“从有到优”,正式由试点走向全域。围绕13个三级流域,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295.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今年,这一数据将被刷新为35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近四成建成区将化身“海绵”,让江城“呼吸吐纳”更通畅,一个更具韧性的城市生态格局正在不断形成。城市有“弹性”添“韧性”,江城市民尽享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