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气温“跳水”心梗患者明显增多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专家呼吁记住两个“120”

本版绘图:刘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吕惠 宋蒙

随着冷空气南下,武汉气温“跳水”,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其中有些患者自认为问题不大,久拖不愿去医院,等就医时,已经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令人惋惜。

11月20日是第十个“心梗救治日”,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专家提醒,心梗的救治以“秒”计算,当胸痛发生时,牢记两个120,一是及时拨打120,二是争取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赶在黄金时间内送医院

医生打通血管救回心肌

45岁的许女士(化姓)家住汉口,多年来都有晨练的习惯。11月12日一大早,许女士像往常一样去家附近的公园快走,但当天早上气温降至个位数,天空还飘着细雨,许女士出门时匆匆套了件薄外套,没想到走到公园开阔处时,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但她仍坚持走完了5公里。

回家后不久,许女士觉得胸口有些闷,还隐隐作痛。以为是早上锻炼累着了,她睡了几个小时,不料胸闷、胸痛越来越重,还不停冒冷汗。12日中午,家人察觉到不对劲,赶紧将她送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胸痛中心。

急诊检查发现,她的心电图异常,该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副主任李蓓怀疑,这极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果然,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几乎全部闭塞。

“情况紧急,必须尽快开通血管。”李蓓主任说,入院20多分钟后,许女士被送入导管室,在植入2枚支架后,堵塞的血管恢复畅通,术后许女士没再出现胸痛,待观察稳定后可出院。

“幸亏在6小时的黄金时间内送到医院,否则心肌损伤将不可逆转。”李蓓主任判断,最近气温降幅较大,人体血管随之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也增加。在询问时得知许女士经常熬夜,血压也不达标,这是危害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血管受损出现斑块,容易导致心肌缺血。

记住两个“120”很重要

出现这些症状赶紧送医

“近来气温走低,很多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再加上抽烟、熬夜,这些都是引发心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11月15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副主任李蓓表示,这几天胸痛中心医院接诊量明显增大,仅11日至15日中午,接诊的心梗等患者有近50人,其中最年轻的32岁,最年长的87岁。

“心梗后,越早手术越能保护心肌细胞。”李蓓强调,心肌细胞一旦缺氧坏死,无法再生。对于心梗的救治,以“秒”计算,当胸痛发生时,要牢记两个120,一是:“有胸痛,及时拨打120”,千万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路上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将危及生命;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蓓一再强调,大家要警惕急性心梗,除了胸骨正中、心前区突然的剧烈胸痛或胸闷外,还有人有心悸、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晕厥等。若持续超过5分钟要警惕,20分钟以上仍未缓解需高度怀疑心梗。此外,很多不典型症状也可能是心梗,如后背疼、肩颈胳膊疼、牙疼等,极易被忽视。

“近年来心梗年轻化趋势明显,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李蓓主任提醒,她接诊最年轻的心梗患者仅22岁,熬夜、抽烟、酗酒、肥胖、脾气暴躁、早发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基本条条占全,等到发病时就后悔莫及。

在“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李蓓主任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大大降低心梗的发病率,因此一定要改变生活习惯,注意控制血压。入冬后要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多加件衣服,平时注意预防保健,除了要戒烟限酒,还要管住嘴、迈开腿,保证合理饮食结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慢性病,降低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病率。

--> 2023-11-16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专家呼吁记住两个“120”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1785.html 1 气温“跳水”心梗患者明显增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