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7日

汉正街成了小学生的大课堂

小学生探访汉正街 学校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王雯婷 刘敏 实习生 陈宇欣

“这座保寿硚是用石材建成,宽一丈,长三丈,始建于清代,有着360多年的历史。在‘老硚口’人眼里,硚口是大汉口的根,而硚口的根便来自这座保寿硚……”11月3日课后,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的美术老师张楠,带着美术社团的孩子们,带着画板和画笔,走出校园,探访汉正街旧址,了解汉正街文化,为绘制地图前来取材。

星火小学地处汉正街中心地带,鼎盛时期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如今街头巷尾依然藏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为了丰富“双减”后的自由时间,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视角和舞台,学校就地取材,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打通书本小天地和社会大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文化自信。

访旧址,“读”数百年商史

保寿硚、山陕会馆、汉正街名小吃……学生用线描、版画、刮画,创作的五彩斑斓、形式各异的写生图铺满桌面。五年级2班丁思涵同学举起自己绘制的山陕会馆图,滔滔不绝地讲起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百年前汉口商业繁荣,聚集了各地商帮,山陕会馆就是晋商在武汉修的最大的会馆之一,那时候有汉口的集市上卖的茶叶、布匹、药材被卖到全国各地,还远销国外……”

星火小学的学生大多是跟随着创业的父母,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此,他们中有的从小跟着父母进货卖货,穿梭在汉正街的街头巷尾。半个月一次的汉正街旧址探访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新的视角,既了解身边历史,也加强了亲子互动,体会父母养育之恩。五年级学生张忻涵说:“为了画出正宗的‘汉味’叫卖场景,妈妈给我讲了她当年刚开始创业时汉正街的景象,火红的招牌,挑扁担的商人,各式各样的小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五年级1班学生马垲霖说,在探访寻根汉正街的过程中,他更深刻地理解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也懂得了父母打拼经营的不易。“作为一个生长在汉正街的孩子,我感到很自豪。”马垲霖说。

张楠老师介绍,“手绘汉正地图,画说汉正故事”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分别是探访旧址,设计汉正街地图;探究市场变革,绘制贩卖场景;创想未来,描绘汉正街的蜕变。“教给学生绘画技能是基础,在实现美育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探究过去,思考未来,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张楠说。

叶开泰、谦祥益、汪玉霞等一批历久弥新的中华老字号,也成为星火小学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特色资源。同学们在叶开泰医师的指引下,当起“小药师”学习分辨、称量、研磨药材,了解单类药材的功效作用,并亲手调配“驱蚊包”。该校德育主任杨冠英介绍,“走进中华老字号,既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兴趣,感受匠人们在百年传承中的坚守与创新,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同学们学着识味辨药,干得有模有样,还开起了‘叶开泰’星火分号。”

访“盲侠”,也访电商创业者

“现在作业少了,课外辅导减轻了,我有更多时间看喜欢的书,游览想去的博物馆。”六年级2班学生何泰言,兴致勃勃地和小伙伴们分享着少先队活动课上,参观汉正街博物馆的经历,他说:“每次和小伙伴们参观、采访回来感觉都收获满满,学习愈发热情高涨。”

“我们队主要通过采访汉正街‘盲侠’郑举选儿子郑旺,来了解盲侠当年的传奇故事以及营商之道。交流中我觉得经商也得有文化底蕴,知晓了学习的重要性。对汉正街博物馆里收藏的老式秤砣印象深刻,因为这象征着汉正街货真价实、真诚守信的经营理念。”学生何泰言说。

参观红色纪念馆;对话汉正街传奇“盲侠”郑举选的儿子郑旺;采访汉正街当代创业者代表万桂军、张磊;探望抗美援朝老战士肖文星……班主任陈轶介绍,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利用汉正街地域资源和人文资源,组织带领少先队员们,聆听汉正街的创业故事,了解汉正街商户的过去与现状,鼓励队员结合少先队员的身份为汉正街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陈轶说:“在博物馆里的学习是最直观的。从扁担、拖车到如今数字化经济高速发展,汉正街在跨境电商帮助下实现‘买全国、卖全球’,学生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腾飞。”

“孩子们近距离听了老英雄肖文星分享的战场故事,再回归课本,学习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对于‘10后’的他们来说,课文中的一句句一幕幕变得更鲜活,学习效果远胜于品读100遍课文。”六年级语文老师黄琳表示,“双减”以来,学校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跳出书本小天地,跨入社会大课堂,他们把对生活的感受力,投射到各科学习中,学习效果更好。

--> 2023-11-07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50444.html 1 汉正街成了小学生的大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