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16)班 刘奕君
入夜,我轻抚《传习录》,阵阵书香,扑面而来。这本王阳明先生心血之作,令我生出些许疑问。于是,我穿越过去,问他:为何……
郁郁葱葱的竹林,遮蔽了炎炎夏日的暑热。一袭素衣垂地的王阳明先生,沉静中含一丝傲气,瘦弱的身躯,已立于竹前七日,身上还残留着些许水痕。践行先贤“格物致知”的古训,王阳明先生从“格竹”开始。
“为何?”我轻声问他。
“为至圣。”虚弱的声音细若游丝。
这是他首次攀登“理”的阶梯,可上天却并不眷顾这位年轻人——他孜孜以求的“理”,竟使他罹患肺疾。而执着的他并不放弃。虽夜色难免黑凉,但前行必有曙光。
贵州龙场,月黑风高的夜晚,凉风习习。一块宽大的孤石,阳明先生独坐其上。龙场地处偏僻,生活艰苦,语言不通,这已让他头疼多日。忽然,他大叫而起,引得林中声响大作。
“为何?”我欣然发问。
他脸上多日的愁容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为明理!”他激动地喊道。
月在浮云浅处明,王阳明终是拨云见月,窥得存天理无需去人欲,天理不在事物中,而在人心中之真理,迈出了心学之路第一步。从此,他风雨兼程,不惧坎坷。
江西,宁王叛乱,南昌城沦陷。刀枪声、哭喊声、万马嘶鸣声,深深刺痛着王阳明的神经!尽管手中无一兵一卒,但王阳明仍未放弃救百姓于水火的最后机会!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刀光剑影中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平定叛乱,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即使平叛途中,他也从未停止讲授心学。
“为何?”我盯着他的眼睛。
“为苍生。”他的眼中掠过一道光。
他殚精竭虑。广西大山,一条小路蜿蜒向前,一顶轿子缓缓移动。王阳明卧于其中,病痛折磨着他,平定叛乱也耗掉他太多精力。天下渐趋太平,王阳明却沉疴难起,命在旦夕。行至江西南安府,这个他曾经护佑百姓的地方,弟子问其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句话掷地有声。
“为何?”我轻声问。
“为良知。”说完,他缓缓闭上双眼。
点评:作者通过穿越时空的方式,与不同阶段的王阳明对话,在一问一答之间描摹出一个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圣人形象,构思新颖。
指导教师 龚小群
(名师指津,佳作引路。更多优秀习作,请阅读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帮手——《帅作文》!订报咨询电话:027-8856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