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热点热议
近日,网传黑龙江鸡西市社保局窗口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唠嗑一两个小时,引发网友热议。10月26日上午,鸡西市社保局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起误会,窗口工作人员与办事者并不认识,办事者当天的业务比较多,导致等待时间过长。(据10月26日大风新闻)
据鸡西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发现有群众投诉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调取了办理日志等。经查,政务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不认识,一家企业的人力来了两名办事人员,带了很多人的业务,办理时间为下午2时到4时,大约两个小时。视频拍摄的画面为一名人员在楼上配合审核资料,另一人在楼下等待,审核结束后他们还会继续办理业务。“因为有个等待期,企业工作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交流,结果被网友拍摄了。”
“我们是大综合窗口,三险统一办理,即便这个窗口没叫号,别的窗口也会依序叫号的。”该负责人说,该窗口之所以一直没叫号,是因为这家企业的业务没有办理完,“网友误解了,我们也希望能澄清这件事。”
这是一起误会,之所以造成误会,说白了,这是一起对公业务,业务办理耗时达两小时,难免让人产生疑问。有网友说,企业的人员较多,办理的社保业务多,确实会花费较长时间。对被质疑的窗口来说,虽然是正常的业务办理,但在不知情的群众看来,这个时间真的太长了。
工作人员被曝上班闲聊不叫号,这起误会澄清了,却折射出一个办事等待过长的常见问题。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去窗口单位办事,如果碰上前面的办事者花费时间过多,后面等待的人确实会等得不耐烦。排队时间过长,也是窗口单位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此,一些地方出台政策,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诸如,根据实际业务量灵活安排窗口数量,预留一定的窗口和人员,如果高峰期等候时长超过30分钟,就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增设临时窗口和工作人员。同时,建立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服务,减少现场的排队量。
窗口的办事效率还与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工作责任心有关,有的工作人员业务熟练,办事风格也干练,三下两下就办好了,有的工作人员面对同样的业务,或漫不经心,或磨磨蹭蹭,那种不紧不慢的做派,花的时间就长些,也让人看着心急。针对这种情形,有的窗口单位会建立窗口作风纪律通报、点评制度,通过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来提高窗口办事能力,减少群众等候时间。
常言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工作人员被曝上班闲聊不叫号,虽然是一起误会,也不妨“无则加勉”,哪怕是被办事群众误会,也不妨进行对照检查,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与效率。
声音
人民网:有人总结说:“矛盾在窗口,症结在窗后”。当窗口“背后的因素”不被理解、不被体谅,结果往往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工作人员受委屈,雪球越滚越大,绳结越缠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