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柴荆
民营企业从“小作坊”发展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如同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雨露滋养。
金融机构的支持,对民营企业来说,正是成长转型发展之路上的阳光雨露。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获悉,在金融力量的保驾护航下,越来越多的湖北民企从“小作坊”长成科创“小巨人”,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支持民企转型升级
金融力量给了信心和底气
走进武汉新鸿业印务有限公司,数字智能印刷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有序忙碌。在这里,客户在线上下单后,订单被转至内容系统,系统将订单自动处理成可印制的数字化信息文件。
武汉新鸿业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销售总监李昱翰告诉记者,随着从传统印刷向互联网印刷转变,公司迫切需要改进生产线,去新城区建厂房,急需资金支持。“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不易,浙商银行武汉分行一直不断给予我们贷款支持,帮助我们获得政府的贴息补助,同时也帮助我们坚定了行稳致远的信心。”
“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要建新厂和生产线,迫切需要资金支持。”湖北德豪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祥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些许担忧。
赵祥斌介绍称,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公司为了抢占先机,也积极转型升级,逐渐从一家电子元器件设备制造和销售的传统设备企业,向从事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生产、销售进行转型。
“做项目需要垫资,公司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赵祥斌感慨道。正当该企业四处筹集资金之时,众邦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为其推荐了“众商贷”,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及时解决了公司购货资金周转问题。赵祥斌表示,未来,公司预计投资800万建新厂,与众邦银行的合作还会不断深入。“有了金融机构的‘撑腰’,咱们民企转型发展更有底气了。”
助力民企自主创新
金融科技插上“数字翅膀”
“齐心协力奔小康”,这是武汉齐达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名字的由来。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毅介绍,2007年,团队成员用50万元积蓄创办了公司。一路走来,他们生产的气压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获得了50多项国家专利,产品进入20多个省(区)的加气站。2021年,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齐达康工厂,由于业务扩张带来的研发投入和人员开支增加,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广发银行武汉分行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首次合作给予我们公司的信用融资就高达总融资额的63%,并且为了支持我们这种‘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将利率降低到所有合作银行中最低。”提起广发银行,孙毅充满感激。
当前,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不断蓬勃发展,它们正在深度融入各个经济社会领域的全过程,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个密码,一个系统,一键式操作,信息透明,省时高效。”武汉中科锐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高茂华谈到招商银行的财资管理数字化服务,总结出了这几个关键词。高茂华的公司在异地有多家子公司,有薪酬代发、财务费控、协同办公等多场景管理需求。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借助“数字化”的翅膀,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持续创新和卓越竞争力。
近年来,湖北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积极探求科技金融创新之路,在支持区域战略发展与民营经济创新成长中创造价值。
解决民企融资痛点
数据赋能为企业精准画像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金融资源正加速向民营企业聚集,特别是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的民营企业正在获得金融机构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湖北升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汉口银行“科企贷”产品首批服务对象之一。这家企业是一家聚焦城市建设,致力独立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建软件产品研发的民营企业。当前,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一笔资金用于规模扩张。
基于这家企业轻资产、高成长、强研发投入的特点,汉口银行客户经理便向企业推荐了“科企贷”产品。企业通过“科企贷”微信小程序获批125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此后,汉口银行依据线上产品对企业的科创画像,结合其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特点,将企业信用额度提升至500余万元,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引入了金融“活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肖春海表示,科创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另一面则是金融业“难融资”,即金融机构面对民营企业缺信用、缺风险缓释手段等问题,难以突破信息不对称瓶颈和风险控制问题。金融机构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针对该类型企业特点,依托数据建信用,用大数据方式挖掘“专精特新”企业信用元素,依托数据模型和业务模型,重构科创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现了信用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线上是形式,数据是底蕴,在数字化转型的加持下,金融行业正不断解决缺信用等“痛点”“阻点”问题,实现数据赋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