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乔宇锋 谢科
10月中旬,武汉市光谷第四初级中学(下文简称“光谷四初”)九年级的语文课上到了《醉翁亭记》。905班语文教师徐芳布置了两次语文家庭作业,一次是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醉翁亭的简易导航地图,另一次是要学生代入欧阳修,为太守宴酣之乐再补一个镜头,并说明原因。
“很简单,而且用不了十分钟。”学生杨伟航说,语文家庭作业甚至经常没有,“练习都在课上做了。”
不止905班,全校学生的语文家庭作业都“趋于零”。“学校严控作业量,每天安排一节自习课,要求学生回家做作业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大力压减语文作业时间,不仅是为保证数学等学科的日常训练量,更是因为实践早已证明,靠题海战术、每天刷卷子学不好语文,现在作业减量了,学校语文学科的优势反而更突出。”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陈小林说。
多为学生算“投入产出比”
以上的例子,是光谷四初在“双减”背景下全面推进“教育常识回归”的生动写照。
“国家提出‘双减’,我非常高兴!之前在功利主义等的影响下,教育的目标几乎被等同于分数。但人是立体的丰富的,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断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作业量真的值得吗?我们得算一算孩子们的‘投入产出比’。”光谷四初校长伍学明说。
当时,光谷四初投用仅一年,初中学校面临升学压力,但伍学明仍毫不犹豫地带着全校老师做起了“四减六增”:“四减”是减家长、老师、学生的思想负担,减学生的多余教辅 ,减频繁的周测月考联考,减偏颇的唯分数评价;“六增”是增强课堂实效、课程供给、作业精度、个别辅导、体育活动、家校联系。
——要改革,重中之重是统一思想,将事业相关者变为事业同行者。
“双减”落地两年多来,光谷四初多次召开家长培训会与家长探讨四个问题:未来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教育中的不当做法到底伤害了孩子什么,青少年成长有着怎样的规律,学校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也多次召开教师培训会,要求大家在作业减量、质量提升上下功夫;还多次召开学生培训会,号召大家抓住学生的主责“学习”,只不过在前面加上“科学”“高效”,与此同时还要丰富生活、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成长。
提高“投入产出比”,意味着极力提高效率——这并不容易。
“要换位思考,也要尊重学科规律。”陈小林说,以语文学科为例,该校便以初中三年为周期来谋划教学方案,主线是让学生爱上语文,只因为爱语文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在七、八年级,学校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在七(上),这节课甚至只要求学生读书,不给任何写作任务;学校学生出去研学,也不布置写作任务。“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我们要更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肯花心思,一定有回报。”他说,曾有学生很不喜欢看书,他就借他漫画书看,慢慢地,学生能读《故事会》《小小说选刊》了,语文成绩自然也变好了。
帮老师提高“课堂组织力”
在光谷四初,国家要求课程一节不落,每天还有无老师授课的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逼得老师们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率。
人们都知道,提高课堂效率需“久久为功”,并非一提“双减”口号了,课堂效率就能自然大幅提升。但光谷四初认为,确实有很多路径是有立竿见影之效的。
首先是大力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力。“现在的年轻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广,在教学上其实没有大问题。和有经验的教师相比,他们主要弱在课堂管理。学校要教他们方法。”每学期听课100多节的伍学明,早早就抓住了这个“牛鼻子”。一方面,学校狠抓教学常规,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站、坐、听、说等,并将其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另一方面,学校为全校教师开设“课堂组织力”课程,由校长和骨干教师们授课,每学期都举行“课堂组织力教学竞赛”。
其次是把教师专业学习做得很扎实。这里有“周周公开课”,每星期,每学科教研组都要上公开课,磨、研公开课成为每周各教研组的固定内容;还有已连续举办20多期,注重解决“教师如何激活家长的教育力量”等教育教学“微难题”的“拾柴人思享荟”活动,还有鼓励全校教师每天打卡写教学反思的“百字军团”行动……
2022年有主题思政课获评武汉市思政“金课”的该校青年道德与法治教师罗碧桃,上学期也在校“课堂组织力教学竞赛”中拿了一等奖。她说:“在之前的学校,我一年上一次公开课,到这边后变成八次,有人比我更多,十次。而且每次备课,伙伴们都热心帮我打磨,我感到自己在飞速成长。”
“注重师生关系,注重课堂质效,注重因果关系,注重教育反思,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实,我们做的每一项,都只是在回归教育常识而已。但看上去最简单的事,反而越需要做大量的思想统一工作和细致的细节规范工作。”伍学明说,接下来,学校将在这一基础上,持续推进高效教学行动,帮助师生减负增效,真正实现“五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