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肖莉娇
“谢老师,我又带朋友来献血了!”若不是戴着人工耳蜗,“00后”大学生李俊宏和同龄人并没什么两样,青春的脸庞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他很阳光,每次来献血都会和医护人员热情地打招呼。”这是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副主任谢松丽对李俊宏的印象。
10月12日,在武汉血液中心,22岁的李俊宏完成了第31次献血,作为这里的“常客”,从2020年11月24日至今,他已累计献血6400毫升,其中献全血600毫升,献血小板29个单位(献一个单位血小板相当于200毫升全血),足够抢救35人。
“走出无声世界,我得到了很多的爱”
李俊宏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家在荆州。2岁时确诊为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属于严重的听力残疾。4岁被父母带到北京做听力康复训练。
戴上助听器,李俊宏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从一个个简单的发音、基本词语,到完整的句子,他只用3年时间就获得了其他小朋友六七年才能获得的学习和说话能力,终于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玩耍、交流了。
2015年,李俊宏读初二时因感冒导致左耳听力损失加重,做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不得不到医院做康复训练,从零开始接受新的听觉系统并矫正发音。“幸运的是,之前在北京学习有基础,父母一直陪着我,遇到的老师们都很有爱,只用半年我就重新回到了学校。”
李俊宏说,回顾这段艰辛而又难忘的成长之旅,仿佛是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没有父母、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很难想象自己能走出无声世界。“所以我很早就暗下决心,成年后要回馈社会,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当不了医生,我就换一种方式救人”
“回报社会一直是我的心愿。”李俊宏出身在医学世家,其曾祖父、爷爷、父亲都是医生,受他们影响,他曾立志当医生,但因听力等原因没能如愿。一次,他从生物课本上了解到无偿献血能挽救他人生命,找到了实现心愿的另一种方式。
2020年11月24日,19岁的李俊宏在校园献血车上第一次献血,因此结识了武汉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陈祥,并成为该协会的志愿者。2021年,在了解成分献血后,李俊宏开始捐献血小板。“献血小板间隔期更短,2周献一次,可以帮助更多人,这与我做公益的初衷不谋而合。”于是,定期捐献血小板便成了李俊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带动身边人组团献血,演奏爱的交响曲
在与陈祥参与街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李俊宏深感个人力量有限。“我一定要带动更多人献血,一个人献100次血,不如100人献一次血。”他常常对自己说,“我特别能理解那些需要血液救治的病人,他们也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
起初,李俊宏会在朋友圈分享献血时的照片和献血证,每次有同学咨询关于无偿献血的问题,他不仅详细解答,还找机会带他们去血液中心参观。渐渐地,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多了,他就萌生了组团献血的想法。从2021年4月至今,李俊宏组团献血十余次,先后带动60余人参与献血。10月12日,李俊宏与同校的彭永乐、孔晓叶、杨笳益一起去献血,刚满18岁不久的杨笳益度过了一个“热血成人礼”。
“周围的人的支持,让我信心倍增。”李俊宏说,组团献血不仅得到很多同学的响应,今年3月,大学辅导员还邀请他给学弟学妹们进行无偿献血的科普,并于当月的25日组织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十余名同学参与献血,辅导员也第2次献出热血。今年暑假,李俊宏受邀到荆州市中心血站为几百名青少年分享献血经历,获得了团市委及中心血站的好评。
“生命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因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李俊宏常常形容自己只是一缕微光,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努力的步伐,就像他热爱星空,用小小的天文望远镜探索浩瀚的星河那样,执着于无偿献血,专注身边一点一滴的公益。“以我的微光,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也希望更多的听障人士相信‘以爱回报爱’,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李俊宏笃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