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冯夏雪 宋宏雷
长江之滨,汉口之心。
这里,有吉庆街的人间烟火、新天地的时尚靓丽,也有大气磅礴的灯光秀场,花叶交映如十里画廊。
深夜里,哪里的工地有噪声,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不让噪声打扰居民的清梦。
他们肩负着城市工地渣土运输和夜间噪声管理重任,当整个城市灯火渐熄、人们酣然入梦之时,他们仍坚守在岗位,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梦乡与城市的整洁和安宁。
他们就是江岸区城管执法大队直属四中队的队员们,被市民称为“城市守梦人”。9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守护城市安宁的故事。
1
共谋共管
让夜间工地安静下来
程奇辉,今年28岁,是江岸区城管执法大队直属四中队里最年轻的党员。入职5年来,程奇辉在工作中不断历练,从一名“城管新兵”迅速成长为勇于担当的“城管先锋”。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扩建,是武汉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市中心腹地香港路,周边被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重“包围”。曾经,关于该项目夜间施工扰民的投诉,最高峰一个月有50多起。如何在项目建设与居民生活之间寻求平衡,成为程奇辉与他的同事们苦苦思索的课题。
俗语说:“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在程奇辉和同事们的多方奔走下,武汉市首家“党员降噪工作室”应运而生。
当城管、街道、社区、周边单位、居民代表及项目建设方、施工方等多方党员代表汇聚一堂,面对面倾听各方诉求,点对点共商解决方案,噪声治理从城管“单打独斗”转变为多方“握指成拳”,部门、企业与群众携手,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一项项凝聚了多方智慧的“金点子”“尖板眼”在工作室里新鲜出炉。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项目的出土流程,也由之前的夜间挖掘、外运一次完成,改为将噪声较大的挖掘程序提前至白天,在将砂石与泥土分离后,转运至远离居民的区域,夜间再按不同时段分别运走,由此把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
这就是工作室商议出来的夜间施工降噪“金点子”之一。目前,该项目噪声扰民的投诉已基本归零。
如今,30多个“党员降噪工作室”在江岸区各个项目工地落地生根,一个个“金点子”“尖板眼”渐渐汇聚成册,一本《噪声防治交流手册》成了各个建筑工地必不可少的“降噪秘笈”;“常态降噪、定点防噪、多方抑噪”的降噪工作机制也由工作室推广至全区,在保障了建设项目平稳推进的同时,也让城市更加宁静且宜居。
2
结对共建
助施工单位提速增效
执法,只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根本目的是保障城市的平稳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黄威深知这一点,他时常说:“保民生、促发展是衡量我们基层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责任重大。”
作为直属四中队副队长、队伍的“领头羊”,黄威冲在先、干在前。无论严冬或是酷暑,项目建设工地上随时都能看见他的身影,长年累月地泡在工地,他已经成为江岸全域工地“活地图”,对各个在建工地情况了如指掌。
位于长江新区起步区的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是湖北省首个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是长江新区率先启动的“两路一厂”重大民生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惠及地区周边26万市民。在一次例行的工地巡查中,黄威得知,该项目因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进度有些延误。看着项目建设方中交二航局现场负责人焦急的神情,他想,身为党员,自己有责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他的积极牵引推动下,直属四中队党支部与中交二航局项目党支部达成了结对共建协议。今年7月,双方携手开展的“支部主题党日”,成为了城管队员上门问需、解决问题的“现场服务会”。
队员们化身红色“店小二”,现场了解了施工进度和现状,认真倾听企业的发展诉求和建议,并对提出的问题与困难予以一一回应和现场办理。
听到施工方准备进行土方回填施工,但尚未办理好施工备案手续时,队员们立即帮助施工方梳理完善备案所需资料,核对无误后,当场为工地办好了相关手续,解决了该项目的后顾之忧,以高效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目前,江岸城管已与全区30多家项目建设工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全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水平显著提升。
3
净路行动
让城市更加洁净美好
早上6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崭新的一日之始,但对在工地上守了又一个通宵的李红星来说,是他的下班时间。
今年52岁的李红星,是江岸区城管执法大队直属四中队的执法队员。作为夜班带班队长,20年来,他的日历牌上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无边无尽的夜色和一个又一个工地,是陪伴他最长久的背景。
“我是一名党员,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任何时候我都应该带头完成。”李红星这样说,也这样做。渣土车夜间转运“抛、滴、撒、漏”污染路面,一度是城市管理顽疾,经过李红星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治理,目前情况已大有改观,但他时刻告诫自己,管理标准绝不能放松。
二七路过江通道工程,是武汉市重点建设项目。从开工起,李红星就主动包揽下了这块“责任田”。深夜的江边工地,风寒雾重。考虑到李红星的身体,中队领导安排了年轻队员在现场值守。但李红星却始终放不下心,只因江底施工断面特殊,土层泥浆含量偏高,出土时极易“拖泥带水”。为此,每当该项目工地出土时,他都会“钉”在现场,仔细督查和检验每一个环节,以确保净车出行。
渣土车净车上路只是基础,沿途不漏撒才是重点。沿运输路线反复巡查,在重点路段设置执法卡点检查,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是李红星每天的“必修课”。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必修课”上,他和队员身边有了新的帮手——党员“净路行动”监督员。
自2020年起,江岸城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逐步探索与各工地、渣土运输企业“牵手”,依托双方党组织结对共建,共同开展“净路行动”,将运输企业党员纳入监督员队伍,引导企业由“我被管”变为“我来管”,构建起共参共建共治共享的渣土治理新模式。这一小小的举措,让全区工地渣土车运输管理水平和效能得到极大提升,在双方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江岸区已实现连续400余天无渣土车漏撒污染路面。
江城,天更蓝,水更清,夜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