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6日

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湖北代表团获历史性突破

六金来之不易 背后有酸甜苦辣

湖北代表团部分团员合影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治涛 刘玉琴 狄鑫 张渊 肖杨 通讯员 方勇 陶慧 张俊 陈峰 刘军明 程晓琼

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湖北代表团勇夺6个项目金牌(7人)、1个项目银牌(1人)、4个项目铜牌(5人)及64个优胜奖。较之三年前在第一届大赛取得的两银三铜和52个项目的优胜奖的成绩,获得历史性突破。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获奖极难,更不用说拿金牌了。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近金牌得主们,了解他们夺金背后的酸甜苦辣。

24岁大学老师

做楚菜拿了第一

5分钟雕出月季花、8分钟做好黄瓜元宝碟、15分钟完成银芽鱼丝……考题很难,但24岁的湖北经济学院教师李夏薇“举重若轻”,此次她以楚菜获烹饪(中餐)赛项金奖,为楚菜“走向全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烹饪(中餐)赛项首次被纳入国赛,它对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三级,结合世赛考核标准,主要考核选手冷拼、雕刻、热菜、面点等6个项目综合技能水平,以及标准食谱的制定、职业素养、食材选择运用、规范正确的烹饪过程、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品安全控制、高效的工作与时间管理。业界一致评价,这是有史以来赛项模块最全、难度最高的个人全能赛,其操作过程、食品卫生、出菜温度、装盘形式与国际接轨。

但李夏薇此前有辉煌赛果,作为湖北经济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2021届毕业生,她2020年便曾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湖北省总决赛第一名,成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中国集训队队员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湖北省集训队教练。

李夏薇说,感谢学校的培养模式,“第一步,在校由教练按《技术文件》进行规范训练;第二步,到企业深入锻炼,由3名企业教练进行强化指导;第三步,请6名省内外行业导师进行拉练;第四步,开赛前三天到承办单位锤炼。”

他凭创意胜出

背后是海量训练

20岁的李儒锋拿下了本次大赛时装技术赛项的金牌。今年,他刚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

赛题是制作完成一套女士西装和连衣裙,服装正面部分要按照指定设计图纸制作,背面部分选手有一定自由发挥空间。每人需在17个小时内完成服装款式局部设计、服装CAD制版、样衣制作、立体裁剪等四大模块,对应着制版师技术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竞赛内容。

赛场上,李儒锋从格纹素色的设计图纸中获得灵感,在服装背面设计中采用了斜纹不对称创意,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今年3月起,李儒锋投入备赛,在学校的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湖北省集训基地展开全天候高强度实训,每天泡在实训基地训练10小时以上。今年5月,李儒锋和队友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上获得了团体一等奖。

目前李儒锋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产业学院工作。“我父母是做时装相关工作的,我从小就对时装设计制作感兴趣。今后我想继续深造,做出更棒的作品。”

3D打印高手

因兴趣从钳工“转岗”

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用不到6个小时手工打造一台黄豆筛选机,23岁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龙做到了。凭借高超的技能,他获得了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金牌。

其实,王龙在中职阶段学的是钳工。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后,他在大一便考上了学院的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助理,跟随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红教授学习,成长为相关设备操作的一流高手,曾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技术项目获国际赛银奖,在第一届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获省金奖。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分为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零件缺陷修复、产品设计、产品3D打印与后处理、零件三维数字化检测五个模块。“根据黄豆的大小,我们设计的机器零件误差要控制在0.1毫米以内。”王龙介绍,这个单项中他需要完成产品设计、产品3D打印与后处理模块等工作,比赛时,他冷静应对,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赛场上各项设备的操作,确保了作品的高效完成。

“从备赛到完赛,我得到了指导教练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而且,我有丰富的参赛经验,也帮了大忙。”王龙说。

第二次进国赛

实现“几乎零失误”

21岁的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教师曹博此次拿到电子技术项目金牌,还获评“参赛代表团最佳选手奖”。

作为武汉市中职学校中唯一荣获此次大赛金牌的参赛选手,曹博三年前便与大赛结缘。2020年,他还是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2017级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便在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实现了湖北省在电子技术项目世界技能竞赛中的历史性突破。中职毕业后他进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成为学校技能大赛指导老师。

电子技术项目综合考查选手的电路设计能力、PCB电路板绘制能力、电路安装调试能力、嵌入式编程能力、故障排除及维修能力等,选手们需在16个小时内实现任务书要求的实际使用功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十分考验基本功。

为此,曹博对标国赛最高水平,反复模拟演练,白天抓技能,晚上作总结,一心扑在训练上。学校作为第45、46届湖北省电子技术(世赛)项目集训基地,则为他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比拼了,这次成绩几乎零失误,弥补了上一次的遗憾!”曹博说。

从差点退赛到夺冠

拼的是心理和体能

长江职业学院教师祁江源和李然有多次赛事经验,此次他们参加的是本届国赛的新赛项“虚拟现实工程技术”。

比赛中,祁江源负责引擎,李然负责美术设计和建模。“我们出了个大意外,几乎要申请退赛。”祁江源说,比赛进行到第二天下午时,他发现本该按照赛事要求储存到指定路径的工程文件“不翼而飞”,一整天的任务进展直接“清零”。“当时我觉得没希望了,但很快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经过仔细检查,我找回了备份,我们俩也顶住压力最终顺利完成了比赛。”他说。

两人另一个感悟是,大赛对选手体能的极高要求。李然说,仅第三天的任务书就有10多页,任务量巨大,选手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接近极限,最后拼的就是谁稳得住,丢分少。祁江源说,为了专注赛事,他们连午餐和上厕所的时间都尽量减少,“比赛前后一周里,我至少瘦了5斤。”

长江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平怡介绍,该校作为世赛3D数字游戏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世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湖北省集训基地,具有完善的设施设备和一流的训练环境,连健身房都有配套。学校还成立了集训工作专班、各项目分别组建有赛事经验的专业教练和陪训团队,梳理大赛技术文件,制定科学的集训方案,为集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工作。

唯一的在校生

手上已布满老茧

六位金牌选手中,参加家具制作赛项的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贾京是唯一的在校学生。

家具制作赛项要求选手在16个小时之内,做出一个完整无瑕的作品。比赛现场,贾京奔走于操作台之间,制作、送检、组装……表现得格外沉着冷静。虽然第一天工作进度明显落后,但通过调整比赛计划,第二天他就追了上来。

“贾京学习和训练非常刻苦,他制作的榫头质量位居所有选手前列。”指导老师杨颖杰说,别看贾京年纪轻轻,手上已经布满了老茧。

学校是世赛5个项目的湖北省集训基地,去年10月起,贾京开始备赛,常常要在短时间内根据图纸制作成品。赛前一个月,他每天凌晨一点半结束训练,回家后还会总结反思,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我从小受父亲影响,对家具制作有浓厚兴趣。虽然训练考核繁重又辛苦,让我无数次想放弃,但心中的热爱让我坚持下来了。”他说,大赛各模块间的关联性特别强,最后的成品既要保证美观度、触摸舒适感,还要把尺寸误差控制在正负0.5毫米以内,此前的大量训练形成的“直觉”,起到了关键作用。

--> 2023-09-26 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湖北代表团获历史性突破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44513.html 1 六金来之不易 背后有酸甜苦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