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图为武汉市长虹中学高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看直播。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士峰摄
据新华社电 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48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生动展示介绍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本次授课活动分别在北京、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延安、安徽桐城及浙江宁波设置了5个地面课堂,约280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
据了解,在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这些知识点要记牢
据央视报道 “天宫课堂”第四课干货满满,快来一起学习这些知识点吧!
蜡烛在空间站燃烧
和在地面有啥区别
本次太空授课中,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内进行了首次蜡烛点火实验。
由于微重力环境几乎消除了浮力对流,燃烧后的气体向各个方面运动的趋势相同,因此不管蜡烛朝向哪里,火焰都近似球形。而在地面,由于受重力的作用,燃烧后的热气上升,冷气下降,形成了浮力对流,因此,蜡烛的火焰呈锥形。
此外在空间站,燃烧对流十分微弱,氧气的补充不如地面及时,蜡烛的燃烧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温度也会更低。
用水球可在空间站
打“乒乓球”友谊赛
进行空间站“乒乓球”友谊赛,需要什么装备?答案是球拍、毛巾、水球。
使用普通球拍,水球“乒乓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粘在球拍上。使用毛巾加工成的球拍,水球不仅没有被吸收,反而弹开了。这是因为除了表面张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之外,毛巾的表面布满了疏水的微绒毛,有很好的疏水性能。
比赛结束后,太空“乒乓球”赛专用水球,还被参赛“选手”一口吞了。
小钢球在太空中
碰撞后如何运动
小钢球在太空中碰撞会如何运动?动量守恒实验了解一下。
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用更简单、更直接的方法,演示了动量守恒定律。他们在梦天气闸舱舱门贴上了一米见方的标准网格布,上面的小方格是10厘米×10厘米。将一个质量500克、直径49.5毫米的实心钢球放置于网格布前方的中央,用相同质量的小钢球,碰撞静止的小钢球时,产生了动量交换。碰撞前后两个小钢球组成的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而不同质量的小钢球碰撞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自转陀螺改变方向
能带动航天员一起转
在空间站,航天员手握快速自转的陀螺,改变陀螺的方向,航天员的身体也会随之运动。
这是由于陀螺快速自转,产生了角动量,再改变它的方向时,角动量会产生显著的变化。陀螺与航天员的手,产生了反作用力学,从而让航天员轻松地实现了转身。
历次太空授课
都讲了啥
2013年6月20日
首次太空授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三名航天员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与水球等实验,让广大中小学生们了解了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了同学们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2021年12月9日
“天宫课堂”第一课
在中国空间站,神十三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约60分钟中,航天员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2022年3月23日
“天宫课堂”第二课
神十三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2022年10月12日
“天宫课堂”第三课
神十四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联袂授课,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掉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航天员还戴上我国空间站首个MR眼镜,通过眼镜内的动画引导进行实验操作。据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