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7日

入“梦”红楼背后的江城观演新趋势

带着仪式感去看一部剧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通讯员 周媛媛

去剧院看一场心爱的作品,在观众那儿已经变成了一件越来越有“仪式感”的事。

8月,江城观众曾穿上蓝衣红裙,与法国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色调交相辉映;9月,女孩们选择换上汉服,扮着古风妆容,手执罗扇进入琴台大剧院,去追一场“梦”的影子。

本周,一个月前刚刚摘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汉入“梦”,作为2023年琴台大剧院开票便“秒罄”的演出,舞剧《红楼梦》在年轻观众中的巨大号召力从何而来?为何观看《红楼梦》成了一场有仪式感的“朝圣之旅”?

现场

“东方美”和悲剧感令人心折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11日晚,极目新闻记者在琴台大剧院观看完舞剧《红楼梦》全剧后发现,年轻人对这部舞剧趋之若鹜,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这部剧足够“美”。

美,是借由舞蹈、布景展示出的东方美。

有着87版《红楼梦》的经典还原、林奕华同名舞台剧的大胆拆解在前,舞剧《红楼梦》的改编与呈现显然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从当晚的演出来看,这版《红楼梦》成功地运用舞蹈尤其是中国民族舞的特质,结合精炼的十二个章回情节与舞美、服装营造的韵味,整体烘托出了《红楼梦》的经典气质。

对比原著的丰厚宏大,舞剧《红楼梦》的故事显然是“极简”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大观园的悲欢离合通过“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十二个舞段再现。故事虽“简”,但在舞剧的表现手法下,作为主线的宝黛从初识、猜疑、相知到诀别的爱情悲剧相当完整,“入府”“葬花”中的双人舞,“含酸”一节的三人舞,“冲喜”一节借助那台轿子完成的“偷龙转凤”……舞蹈段落无一不美。

同时,“金陵十二钗”的形象个个分明,“元春”一角承载的重头戏份“省亲”,更因为颇具木偶气质的舞蹈编排、一袭华服的沉重寓意和看似喜庆实则压抑的舞台氛围,还原了《红楼梦》原著“烈火烹油也不过是瞬息繁华”的内核,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下半场大观园“树倒猢狲散”后宝玉梦中的“团圆”与上半场贾府鼎盛期“游园”布景遥相呼应,景仍在人皆去的场景再度加深了全剧的悲剧意味。

观众“流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足够美的舞蹈段落和细腻的舞美设计,以及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都让人难忘,“如水波一样的帷幔大幕、庄重恢弘但又透着阴森的宫灯、一开一合间实现场景变换的屏风,布景也成了故事。”

传播

短视频“自来水”为舞剧助力

“美”,让舞剧《红楼梦》在豆瓣拿下8.8的高分,也让它在观众群中有了口口相传的基础。同时,极目新闻记者观察发现,“短视频传播”在舞剧《红楼梦》火爆全网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为何会决定走进剧场去看一部舞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因为知名。细数国内舞剧演出市场,爆火舞剧的传播路径不外乎几种——舞段因春晚刷屏,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只此青绿》;舞者的明星效应,比如杨丽萍的多部舞剧,胡沈员、黎星、谢欣等舞者凭借《舞蹈风暴》节目出圈后,其舞剧作品也相当卖座。

舞剧《红楼梦》有些不同,2021年9月才开始首演的它未曾登陆春晚实现硬核全民刷屏,虽然有黎星作为导演、主演的光环加持,但火到当下“场场售罄”的程度,客观上得益于观众自发拍摄剪辑的谢幕环节短视频。

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10日晚走进琴台大剧院观看《红楼梦》的观众“小精灵”直言,自己其实是一名舞剧“路人”(注:网络用语,形容自己对某事不感兴趣,某事与自己不相干)。最初有抢票观演的想法,就是因为在网上刷到了《红楼梦》“超有感觉的谢幕片段”,“看到很多不同的人分享,几乎都是自来水式的安利,而且配乐跟场景非常搭,有一种命运感呼之欲出的感觉。”

记者从她随手分享的小红书片段看到,一位名叫“糯米麻薯”的网友拍下的远景谢幕配上抖音刷屏歌曲《莫问归期》,点赞量达到了15万,留言直逼4000条。而跟这位网友一样在观剧后制作同类小视频上传到网络的网友更是不胜枚举,“终于轮到我用这个BGM了(背景音乐)”的话题词,甚至成为舞剧《红楼梦》观众的专属梗,在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上输入这个词条,刷出来的必然是《红楼梦》的谢幕片段。

场外

仪式感和打卡热成观演新趋势

舞剧本身的品质加上短视频的传播,以及舞剧《红楼梦》通过多种设置包括别样的暖场演出提供的沉浸式观演,让年轻人渴求一个走进剧场的机会。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两场《红楼梦》在开票当日的十分钟内便销售一空,火热程度与其他城市保持一致,在琴台大剧院官方网站推介演出当日打卡攻略的消息下还有不少网友留言,“没抢到票,希望能多演几场!”

抢到门票只是开始,在观演过程中,不少女观众会选择颇具“仪式感”地出场——从服装、妆容到配饰,谋求与舞剧《红楼梦》的东方美共鸣。

观演当天,“小精灵”就和从合肥赶到武汉的朋友“甜甜”一起特别订制了古风妆造,而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点评平台排名前列的江城妆造店都表示,10日、11日,他们确实接了不少单,来妆造的女孩大都是去看《红楼梦》的。11日晚入场前,极目新闻记者还在大剧院外看到不少兜售古风团扇的年轻人。

在“小精灵”看来,不管是为舞剧《红楼梦》传播推波助澜的谢幕短视频剪辑,还是带着古风妆造去看剧,这都是年青一代对自己的“重视与爱”,“留下几张照片,就是最美好的回忆。”跟她一样,在8月观演法国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不少女观众因身着红裙蓝衣成为观众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时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这些观众也无一例外地表示,希望在类似的文化活动中留下独属于自己与剧作的“共同记忆”。

图片由琴台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官方提供

--> 2023-09-17 入“梦”红楼背后的江城观演新趋势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43240.html 1 带着仪式感去看一部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