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通讯员 袁早霞
连日来,武汉金山大道西延线及支路连通工程钢箱梁正在吊装;广州白云机场指廊网架施工如火如荼;银川电视塔项目在进行40米—50米塔架安装……
时间往前推到今年8月,南京梅苑南路跨秦淮河大桥合龙;荆州站北站钢屋盖封顶;深圳润微科技产业园钢屋盖封顶;丽江机场完成A指廊地下钢柱吊装。
这些国内知名的钢结构工程,均由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央企中建三局一公司钢构公司(下称钢构公司)承建。其是以钢结构研发、设计、制作、安装、检测、运维为一体的专业公司,发展史最早自1985年承建“中国第一钢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开始。2013年10月,在“加快钢结构业务发展”思路的背景下,该公司在武汉应运而生,如今已成为一家智能、数字、绿色、多元的行业一流钢结构企业。
十年征程风正劲,奋楫笃行再出发。该公司将着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打造全球智能建造领先企业为目标,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坚守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十年来,钢构公司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全国六大核心区域全面布局,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等海外留下奋斗足迹。
据介绍,该公司坚持多元化业务结构,如以超高层、场馆、厂房为主的高端房建项目,以线性基础设施、空港站房、能源环保为主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这使得其在市场开拓实现“双轮驱动”,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先后承建多个“之最”工程,如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高世代电子厂房、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电厂、国内最大科技馆、世界第一宽空间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亚洲最大高铁站等“高大新尖”的钢结构地标工程。
打造湖北首家钢结构产研基地
伴随行业发展,钢构公司始终站在行业前沿,早在“十四五”初期就着力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数字技术与绿色建造深度融合,将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深入推进。
来到位于荆门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钢结构产研基地,生产线上焊花飞溅,产业工人在熟练操作生产设备。
这是钢构公司完善全产业链,着力打造的湖北省首家管理信息化、生产智慧化、经营可视化的产研基地,实施钢构件自主加工。同时,该公司依托国家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在此建成了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共同打造了钢结构智能建造的“最强大脑”。
在钢结构制作环节,基地搭建了全产业链质量智能管控和快速追踪的智慧工厂系统,实现生产数据、材料出入库统计,构件质量缺陷分析的“可视化”管理。在施工环节,其建立了智慧工地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施工现场生产、技术、安全等8大业务场景的“全连接”。
核心业务“全在线”管理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钢构公司给出答案:精心打造的天枢指挥中心,构建了“云、网、端”一体化的数智建造平台,将招采、生产等22个业务模块,507条核心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流程与数据纵横贯通,实现核心业务“全在线”,同时以“一模到底”为基准,打造了钢结构全产业链数智管理平台,实现一模到底、数字驱动,助推钢结构行业变革。
当前,正在施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新总部大楼地下室基础面,钢构公司将发挥全产业链建造优势,将其打造成全生命周期的“近零碳智慧科技建筑”。
十年奋进路,启航新征程。2023年,钢构人锚定目标“再创业”,重整行装再出发,将开启向钢结构数智建造综合服务商转型之路: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为创新基础,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推行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