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 通讯员 张迷 胡恒进
荆楚大地,自古重教兴学,文风鼎盛。在汉阳区江堤中路上,一张武汉市基础教育亮眼名片——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坐落于此。作为武汉市重教兴学的代表,秉承着“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崇德、砺志、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出思想、出名师、出英才”为目标,做强做优“品质教育”品牌。
文化倡廉培育清新校风
走进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文化倡廉的清新学风扑面而来。校园长廊、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均成为载体,营造出学校弘扬清廉、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在这里,清廉教育无处不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谈古论今,学习廉洁历史人物,讲陶渊明淡泊明志,体会清廉的意义;专题活动时,师生们剪纸、绘画、印章、书法,用灵巧的双手描绘“清廉”;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清廉资源,使诚信立人、廉洁奉公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学校还成立了师生清廉文化宣讲队,向社会辐射清廉文化,讲述对清廉的理解以及历史人物的廉洁故事,让清廉走进生活。
五育融合重塑品质课程
学校着力打造三级课程,努力用“减法思维”来提高课程育人效能,将“养德行、提智力、强体质、育审美、善劳动、健心理”融为一体,促进五育融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上,亲播、亲耕、亲摘,了解作物生长规律,观察记录作物成长历程。通过基地写生,田间作文,丈量田亩,估算产量,躬耕劳作,强健身体,疗愈心灵。在衔接教育课程中,学校融合了校史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等八大板块,将课程制作为慕课,让更多学生享有高品质的教学成果。
围绕心育课程,学生在“妙笔绘心”活动中,通过心晴漫画表达心声;在“鹏程万里”环湖拉练活动中,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减压增能,为梦想护航”的心理团辅活动中,学生通过“背后留言”表达对于同窗的感激之情。
技术赋能升级课堂样态
学校尝试用“靶向思维”解决品质课堂质效提升的问题,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探索“精准教+自主学+多元评”的品质课堂3.0教学模式。教师常态化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精准施策,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精准教”。学生利用墨水屏等学习终端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借助AI智能分析,以“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靶向目标,以“个性化错题补偿训练”靶向问题,以“个性化知识图谱”靶向考点。
同时,学校创设了“四级三类13星”的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数据与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合,从“班级、年级、学校、市区”的四级评价阶梯,品行、学习、综合三大类别,礼仪之星、勤学之星等13星的多元评价维度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凸显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深度教研助力梯队培养
教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积极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专家型教师带领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携手新手教师组建“成长工作室”。在梯队建设上,学校重点打造三项研修活动,一是新教师入职研修,帮助新教师快速站稳讲台;二是成长工作室常规研修,通过师徒结对,定向指导,助力徒弟稳步成长;三是名师工作室专题研修,围绕专家型教师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试题命制等各类研究。
学校努力通过项目式教研解决学生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学科组内教师聚焦问题进行分组,各组攻坚一个问题,通过学习研究、实战检验,最后形成固化成果共享。项目式教研创新了教师成长和教研方式,形成了新的互联网式教研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学校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优秀教师团队,先后培养了韩玉荣、陈祖华等省特级教师4名,市功勋班主任高能英,卢中林、王娟、袁俊峰等11名市学科带头人,王静、余丹等11名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近200人次。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2023年,是学校回归公办的元年,是变化之年,是摸索之年。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从历史看未来,武汉三寄宿将一如既往、赓续前行,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