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国倩 通讯员 彭宠 蓝静
教师节前夕,武汉工商学院喜讯频传,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90后”青年博士陈荣获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艺术与设计学院宋盈滨副教授获评2023年“荆楚好老师”;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团队获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二等奖。
强教必先强师,频获成果和荣誉,是教师高质量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有力证明。这源于该校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真心真情关爱、服务、成就教师,推动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该校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跑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均位列省内同类高校第一;在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排行榜中,位居2023年中国工商类民办大学榜首。
初心领航
厚植涵养师德师风沃土
“老师一定要热爱学生、热爱科研、热爱教育事业,用信心、爱心、耐心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争当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好老师。”在2022年教师节座谈会上,国家级教学名师、该校校长孔建益教授与老师们推心置腹地说。
他以身作则,不仅长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结对帮扶潜能生,还公布手机号码,倾听学子心声。近2年,他收到2万余条学生短信,全部一一回应并及时推动各单位采纳建议、解决问题,该校也因此被誉为“最温暖的大学”。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个人’‘三全育人先进个人’‘感动工商人物’等典型,积极引导我们争做‘四有’好老师”,宋盈滨表示,浓郁的师德师风氛围鞭策激励着他,除了潜心躬耕泥土芬芳的实践课堂外,他还开展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与经济资助,形成了师生双向奔赴、彼此温暖的局面,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宋哥”“宋温暖”。
该校从加强思政与师德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和服务、开展调研与监督、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构建教师荣誉体系等方面着力,促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师德养成;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涌现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产业教授”、湖北青年岗位能手、“荆楚好老师”、黄鹤英才等大批教师典型。
向上拔节
“四大工程”构筑人才高地
去年7月,该校的“低碳视域下水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研究”项目获批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武汉分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生态环境产业学院理事会理事长魏复盛。
魏院士除了带领教师科研团队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还与中国水界泰斗、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李圭白院士一起,殚精竭虑带着老师们培养生态环保应用型人才。
“这是学校教师团队的一个缩影,在院士身边的学习实践,让我们不少中青年教师有了更宏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作风和更创新的教法与思维。”该校党委书记刘生元说。
该校实施“一流学者”领航、“一流团队”筑基、“一流能力”登高、“一流机制”护航工程,锻造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资深专家教授领军、拔尖人才担当学术带头人、优秀人才担任学术骨干的教师队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金课”5门、省级“金课”21门,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团队5个、基层教学组织9个、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7个……彰显核心竞争力的数据背后,是坚实的人才支撑。
向下扎根
深入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今年8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在天津举行,该校“日晞”智能车队获全国二等奖。队长刘瑞激动地说:“比赛要求选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老师们平时讲课常引用真实工程案例和演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原理,掌握实际设计与操作。”
指导老师薛莲曾多次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是一位有着丰富专业实践和竞赛指导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授,“去企业实践的经历让我接触到更多有关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应用案例,我们将这些案例融入理论和实践课堂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该校立足于培养“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累计评定“双师型”“双师双能型”教师171人,聘请企业导师138人。近年来,该校学子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常年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充分展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