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30年为学生“补”一门课,潮老师带乡村学生看世界。近日,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中学语文教师童四平的事迹感动无数读者,光荣入选2023年荆楚好老师。“无论办学条件优劣,教师永远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校长张康林感慨。
未进校门,先进家门
夏日未尽的九月,祁家湾中学校办公室里,高珍老师正在整理新生家访记录表。“家访不只是‘访’,还有跟踪,有总结,有反思,有措施。”高老师介绍,祁家湾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多年来,祁家湾中学坚持“未进校门,先进家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让温暖的教育行走成为塑造美好教育的基石。
根据一张毕业生三年的家访记录表,记者梳理发现,入校前,学校行政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组成家访团,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个人性格兴趣;初中三年有六次固定的寒暑假家访行动,暑假偏向安全教育和学习管理,寒假则是突出与家长的互动。“快过年的时候,在外务工的家长们才有机会和孩子们团聚,因此,寒假家访是和家长们沟通的难得机会。” 该班班主任付丽斌老师解释。此外,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月月有家访,天天有联系”成为老师和学生家庭之间的常态。
“一次短短的接触,一个小小的故事,可以让老师更加公平地看待孩子,也能更加恰当地教育好孩子。”付丽斌说。
老师上课,不喊起立
走进祁家湾中学,记者注意到,距离学生宿舍楼不足百米就是教师宿舍楼。学校后勤主任汪勇刚介绍,作为寄宿制学校,学校近六十名老师几乎全部住在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吃、住、学都在一起!”刚刚结束四十年从教生涯的老教师周金春感叹:“老师以校为家,真诚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信服。”
同事孙建伟回忆,薄曦晨光中,有周老师带领孩子们晨练晨读的身影;医院诊所里,他多次为生病受伤的孩子忧心如焚;星光月影下,他不辞艰辛奔波在家访的路上。多年来,这份对学生的关爱也在绵延传递。
“我们班的学生,不用给我喊起立。”化学老师高珍长期担任九年级班主任,高老师笑着解释:“我的个头不高,初三学生坐着都人高马大,何况站起来!”而就是这位看似柔弱的女老师,却被家长们称之为“学困生转换器”,处处散发平等温暖的教风。 “对待学生错误不能就事论事。” 高珍认为,只有耐心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和正在经历的苦恼,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近年来,祁家湾中学综合排名稳居全区乡镇中学前列,童文书记将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密码归结为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的教师队伍。 “微表情专家”易宝华老师,善于观察学生学习动态从而改变教学策略;“精细化”班主任付丽斌努力达成“轻负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做到“精准”而避免“粗放”……“学校发展总会面临种种困难,但时时心系学生、事事以人为本的老师们,永远值得相信。”童文说。
尊重生命,推动生态教育
“克服灌输式教育,尊重生命、尊重教育和受教育的人,这是我们坚持的生态教育内涵。”校长张康林介绍,祁家湾中学始建于1956年,近年来,该校提出生态教育办学理念。
课堂上,强调每一名学生的需求和意识,课堂不再是教师权力控制的“独角戏”,而是鼓励学生参与、思考与互动;坚持“低起点,小步子”推动有效德育:讲卫生,从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开始;守纪律,从不影响他人开始;懂礼貌,从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开始;会学习,从独立完成作业开始。
“学校不应只是书斋和学府,更应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汪勇刚主任介绍,“健康的心理、探索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使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带着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获得更加完整幸福的人生。”在师资、场地等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和挖掘地方社会力量,为学生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社团,包括古筝、竖笛、书法、球类等等, 让每一名学生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