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8日

探访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文物诉说 你中有,我中有你

土司官印 滴水床

苗族竹衣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张敏

开栏的话

全国拥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极目新闻记者将陆续走进现场,带大家感受这些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发现文物背后的故事。

近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500余件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文物古籍,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的故事。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和该校图书馆也有文物和古籍参展。

新学期开学之际,极目新闻记者,“打捞”该馆馆藏“三交”文物看点。

明清土司官印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副馆长林毅红介绍,该馆馆藏的土司官印是土司对国家认同的深刻见证。

该馆馆藏的五寨长官司印、竿子坪长官司印,为明代土家族文物,均为铜质的印章。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辖地,均在今湖南省凤凰县境内。以上两枚土司官印皆系20世纪50年代从河南省回族商人手中收集而来。

明清时期的土司官印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官印由礼部铸造局按不同的品级统一制作。《明史》卷《舆服志》记载:正从一二品官俱银印,三品以下除顺天、应天二府(正三品)银印外,其余俱铜印,规格不等。五寨、竿子坪土司为长官司一级,长官俱正六品,故皆系铜印,规格为方二寸二分(即印面为正方形),厚三分五厘。馆藏两枚官印与此规格相合。

土家滴水床以中原拔步床为原型创作

林毅红副馆长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该馆馆藏的不少文物,体现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融。比如一套清代的“三滴水床”。这套床品是1986年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收集而来的。

滴水床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床的外观类似于屋檐排水的层进式结构,每一层床檐均取屋檐滴水之意,这件床品为三层进式,所以称之为“三滴水床”。还有一种说法是,此床作为土家姑娘出嫁时的家具,因为土家族婚俗中有“哭嫁”的习俗,泪水滴在床上,所以称为“滴水床”。

“滴水床是改土归流后汉族土家族居家生活习俗交融的缩影。”林毅红说,滴水床,是以明清中原地区的围廊式拔步床为原型发展而来的。在改土归流前,湘西“永顺土民之家,不设桌凳,亦无床榻”,全家全部就寝于“火床”,客人留宿也是一同睡在“火床”。改土归流后,经过几代流官的大力推行,土家百姓日常起居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每家每户开始增设卧室,并在卧室内设置床铺,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开始追求床铺的舒适和美观。土家人民以中原拔步床为原型,将土家族文化融入其中,就地取材,用当地出产的黄杨木,设计并制作出了滴水床。

“苗乡贡衣”是高定款隔汗衣

该馆馆藏的一件民国时期的竹衣,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件衣服全部用小竹管穿制而成,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服装史和面料史上非常少见的“渔网镂空”面料。

林毅红副馆长介绍,由于竹衣制作工艺复杂,过去只有达官贵人穿着,苗族竹衣用于进贡,又称“苗乡贡衣”。这件竹衣保存相当完整,未有破损和修补痕迹,从领口和下摆处的卷曲度看,这件竹衣应被人穿过。从新旧成色来看,穿着次数应不多。

她介绍,竹衣需要多道工序,通常要经过选料、切割、蒸煮、晾晒、编织等五大工序才能完成。选料一般采用当地特殊高山竹——篁竹的嫩枝,篁竹竹枝纤细且坚硬,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竹管,经久耐用。

这件竹衣是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征集而来的,全衣用了近3000根小竹管穿制,都是新采集的嫩竹尖截取长不足1厘米的细竹管。由于竹梢部分的竹管大多不通透,穿竹管之前,需要先用针等尖锐工具将每一根竹管捅通后才能穿连,十分费时费力。

“据记载,戏曲演员曾在演出时使用竹衣,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而在一些表演中又需要多层着装,所以穿一件竹制的隔汗衣,起到清凉的作用。自明代以来,尤其是在清末,将竹衣作为避暑纳凉之用,也在达官贵人中流行。朝官上朝要穿厚重的官服,于是选用竹衣作为内衬是最舒服的了。”林毅红介绍,因其极其昂贵,它可以说是古代服装中的高级定制品和奢侈品了。现存的精品竹衣非常少,因而非常珍贵。

--> 2023-09-08 探访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41959.html 1 文物诉说 你中有,我中有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