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聂海胜分享飞天故事红色按钮25年无人按

聂海胜在“东楚科普大讲堂”进行航天知识科普

“东楚科普大讲堂”现场 通讯员周巍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戴鼎 程贞贞

9月5日晚,黄石市“东楚科普大讲堂”开讲活动暨首场科普报告会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与黄石市民分享自己三次“飞天”的经历,讲述中国航天事业砥砺奋进的故事。

在科普大讲堂上,聂海胜透露,中国航天员大队成立25年来,有一项由所有受训航天员共同创造的纪录从未被打破,那就是在做高速旋转离心机中训练时,可以按下身边一个红色按钮停止训练,但这个按钮从没有一个航天员按过。

首次“飞天” 战友情不自禁地握手

“飞天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的向往,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中国人也应在浩瀚太空中占有一席之地。”聂海胜在开场白中表示,非常高兴回到家乡湖北,来到黄石。黄石和中国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在航天材料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这背后离不开黄石人民的辛勤付出,离不开黄石人民的开拓进取。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天,聂海胜和费俊龙奉命出征,一场大雪突然而至。医护人员担心天气突变影响他们的身心状态,但经过监测,他们的身体如平常一样稳定。“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出征那天就如同一次普通的出差一样。因为大家练得太多了,练得很熟了。”聂海胜说。

飞船升空后,梦想实现了,聂海胜和费俊龙的手情不自禁地握在了一起。翩翩起舞的大雪,仿佛在欢送他们。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和张晓光、王亚平一起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担任指令长。这次太空之旅,是中国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向全国8万所学校的6000多万名学生科普太空知识,在数以万计中小学生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点燃了新一代中国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第三次飞天,和刘伯明、汤洪波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三位宇航员成了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在太空进行了很多关键技术的验证。

聂海胜给大家分享了第一次在太空操作机械臂的感受。

2021年7月4日,时隔13年后,中国人再次实施出舱活动,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延长到7个小时,并且要首次使用机械臂,验证其性能功效。“我是首个操作机械臂的中国航天员,每一个操作都关系到战友刘伯明的安全,也关系着出舱任务的成败。”聂海胜说,茫茫太空,机械臂是刘伯明唯一的支点,任何失误都将是致命的,通过准确输入指令、及时调整姿态、小心谨慎操作,他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做超重耐力训练相当于负重自身8倍体重

很多人看到了航天员一飞冲天的风采,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为之付出的努力。聂海胜介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内,有一个特殊的红色按钮,从1998年中国航天员大队成立至今,从未有人按下过这个特殊的红色按钮。

“如果按下这个按钮,就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太空了。”聂海胜说。

失重和超重耐力训练,对航天员来说是训练最苦的阶段。聂海胜说,太空与天空仅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是天壤之别,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训练。因为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太空中未知风险有很多,所以,航天员的训练内容包含多个方面,从最基本的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心理训练,到特殊环境的适应训练、耐力训练和生存训练等等。

超重耐力训练是大部分航天员最深刻的记忆,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脸部肌肉可能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如果你的体重只有100斤,就会感觉有800斤的重量压在身体上。”聂海胜介绍,在那种情况下还需要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常常让人感觉到呼吸困难,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训练过程中,如果坚持不下去了,只要按下这个红色的按钮,高速旋转离心机就会立即停止。但是,25年来,没有一个航天员去触碰那个按钮。对于中国航天员们来说,他们更害怕的,是在按下这个红色按钮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太空了。

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但对家人有很多愧疚和遗憾

“为了航天事业的伟大梦想,我们不惧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也不怕生理和心理极限的双重挑战,但面对家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愧疚和遗憾。”聂海胜说,如今中国空间站已如期建成了我们的太空家园,遨游苍穹,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中国航天昂首挺进,跑出了令世界惊叹的“加速度”。为了这个“加速度”,航天员就必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20字的载人航天精神,字字浸透着坚不可摧的力量。但是面对家人时,每个航天员都心怀愧疚。

聂海胜说,宁舍小家庭,不负家国义,这是所有航天员不约而同的选择。他介绍,在备战神舟十二号任务时,刘伯明一心扑在训练上,把照顾家属的重任留给了亲人,家属生病也没能照顾一天。汤洪波的父母每年中秋节都做好饭菜等着他回家,但26年来父母每次都失望了,汤洪波未能陪伴父母过一个中秋节。

谈到自己的妻子,聂海胜介绍,第一次在太空“飞了”5天,妻子守在电视机前等了5天,困了就倒在沙发上休息。他从太空回来,妻子“像个小孩一样”哭成泪人。

“我爱人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整个住院期间,我只是匆忙赶到医院赶在手术前签了个字,又返回了训练场投入紧张的训练之中。”聂海胜回忆起妻子当时患病时的情景,哽咽地说,2020年12月,妻子因病进行手术,当时正赶上自己在备战2021年6月的发射任务,是训练最紧张的时候,妻子住院后,他只去了医院一次,因为需要家属签字才能进行手术。

妻子手术后没人照顾,他只得请了一名护工。“爱人出院我也没时间去接,她出院后只能一个人在家坚持。”聂海胜说,妻子康复回家休养时,他只能趁着晚上训练结束后回家,给妻子做好第二天的饭菜。

“你们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昂多高。”聂海胜至今仍记得一位老华侨对他们航天员说的话。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明朝的万户飞天……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迈向今天这一步,新中国航天历程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

--> 2023-09-07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41769.html 1 聂海胜分享飞天故事红色按钮25年无人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