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5日

他用妙手仁心守护患者“咽喉要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 通讯员 贝兰 曾左宽

■ 专家名片

姓名:张志敏

职务: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近20年,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种常见多发疾病诊治及急危重症抢救工作。尤其擅长鼻内镜手术、耳内镜手术、咽喉激光显微手术及鼾症的综合诊疗技术如低温等离子刀腭咽成形术等。能够熟练运用鼻内镜、耳内镜开展内镜微创手术,特别擅长应用激光、低温等离子刀及超声刀等进行咽喉部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

硚口院区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阳逻院区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周一五台手术、周二周五上午专家门诊下午手术、周三阳逻院区坐诊、周四学术研讨、周六周日分院门诊及手术……”在张志敏办公桌上的台历本上,记录着他一周的工作计划。作为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志敏没有节假日,即使周六上午8时,门诊外已有等候就诊的患者。他说,近20年的从医生涯中,责任与温暖交织,患者始终是他心里的牵挂,能为大家解除病痛,是医者身上的一份责任。

心存仁术

用同理心对待每位患者

回忆自己的从医之路,43岁的张志敏坦言,决定选择学医是在自己高三那年,当时高考在即,他的左眼角却突然红肿,鼓起的包块挡住了眼睛,视力也受影响,他很担心影响高考发挥,赶忙去当地医院问诊。张志敏还记得,有医生建议手术,切除鼓包,他的心“咯噔”一下。好在辗转就诊后,有位医生考虑他马上高考,便建议热敷,并局部擦药观察。很快,红肿消退,他也顺利参加高考。

“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事,也默默感谢这位医生的帮助。”张志敏说,这件小插曲让他感触很深,如同一颗种子埋进心里,让他也想成为一名医生,为患者多想一步,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病痛。在近20年的从医生涯里,张志敏一直用同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日前,张志敏收治了一位19岁女生小李(化姓),她一脸焦虑。原来,小李最近声音嘶哑,体温高达39.1℃。在排除新冠肺炎后转到耳鼻喉科,张志敏检查发现她喉咙长满白色脓疱,确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马上就要开学了,我在外面治疗了好多天都没好,太着急了,我这能治得好吗?”

原来,小李将去英国读大学,距开学报到仅10天时间,却不巧在这时生了病。“你这个情况为了快速控制病情最好住院治疗,我会尽全力给你治好。”张志敏安抚好她的情绪后,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在给予输液抗炎、抗病毒治疗2天后,小李体温恢复正常,咽部疼痛症状也逐渐减轻。最终小李在住院5天后康复,顺利踏上出国求学路后,特意发来消息表示感谢。

“患者的焦虑我深有体会。怀有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和困难,是医生应该做的。”张志敏说。

钻研技术

再小的病也要认真治

“医生,我喉咙这几天好痒,说话也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60岁的韩婆婆(化姓)一脸焦急,生怕自己得了癌症。经电子喉镜检查发现,韩婆婆咽喉会厌处有囊肿,声带上有白膜。张志敏解释,“您别怕,囊肿绿豆大小,目前没必要做手术,如果超过一厘米就得切除了。目前要重视的是声带白膜,有病变的风险,注意定期来复查。”老人听完长舒一口气,说:“之前跑了几家诊所,都怀疑是声带癌前病变,建议做手术,现在听张主任这么一说就放心了。”

随后,一名年轻男子前来就诊。他称,耳朵里又痒又痛,有时用手抠还会流脓水。张志敏通过耳内镜检查发现,他两耳耳道内长出一层“黄痂”,取样检测后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说通俗点,就是耳朵里长了‘脚气’,治疗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都多些耐心。”张志敏一边解释,一边为该患者上药,并叮嘱他要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规范用药。

记者发现,张志敏问诊时很耐心,处理细节一一叮嘱到位,让前来求医的患者对自己病情一听就懂,也知道如何处理。张志敏说,虽然门诊多是常见病,但丝毫不能懈怠,“即使再小的病也要用心治,只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让每一位患者感到暖心。”

2019年,张志敏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工作,担任耳鼻咽喉科主任。当时科室人少设备少,他带着团队在门诊、病房、手术室连轴转,其中很多是鼻腔大出血、急性喉水肿等危重患者,只要患者有突发情况,哪怕是深夜,张志敏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一个医生的能力有大小,技术有高低,但只要多关注患者,看着他们病情好转了,心里就很高兴。”

--> 2023-09-05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41474.html 1 他用妙手仁心守护患者“咽喉要道” /enpproperty-->